方润华中学校长教体育出身 上堂不放羊、教新奇运动引学生做运动

撰文: 卢劲扬
出版:更新:

近年香港运动员在国际赛上屡创佳绩,吸引不少学生考虑成为运动员之外,亦都获得家长支持。中华基督教会方润华中学校长吴俊雄任教体育科出身,曾是本港排球代表队球员及排球甲组球队“群力”球员。他于接受“01教育”访问时提到,社会大众对体育的看法渐趋正面及支持,笑言过去“画画𠮶个你叫佢做系艺术家,踢波𠮶个你叫佢做‘波牛’”。

吴校长任教体育科多年,一直抱住“唔放羊”的宗旨,“我好坚持每一个课堂都要教”,又说每一个体育教师的理想都是学生可以有恒常的运动习惯,而他的方法就是教授新奇有趣的运动,例如持有专业资格的他曾经教学生跳弹床,“系好难嘅”,“但你会发现原来你教佢哋一啲新嘢,佢哋会好有兴趣去尝试去玩”,见证学生由“完全唔敢玩”变成“无论男女都做得到”。

中华基督教会方润华中学校长吴俊雄任教体育科出身,课堂特色是绝对不会放羊,又会以新奇有趣的运动项目吸引学生投入体育堂。(周令知摄)

读书时间获邀入校队 受体育老师启发立志入行

与不少人成为老师的起点一样,吴俊雄校长入行全因在中学时间遇上一位启蒙的体育老师。吴校长自小身型高大、活泼好动、运动表现不俗,于是被体育老师挑选加入校队,他深感从老师身上获益良多,“我好想学佢咁去承传,我识嘅嘢都可以教畀下一代,呢个系我其中一个选择做体育老师嘅原因”。吴校长升读高中后更担任学生领袖,负任领导一众师弟妹,“呢个亦都系令我觉得很好有趣,原来教佢嘅过程入面,我自己都有所提升,领略到‘教学相长’”。

他更说当时的体育老师在校内地位崇高,因为他会把奖项及荣誉带回学校,同学们都十分愿意听从他的说话,所以读书时期的他并不觉得体育教师被看低一线。直至投身社会后,他才知道学校的方针相当取决于校长取态,如果校长对体育不积极,学校自然不会大力推动体育运动发展,不过自己幸运地毕业后任教的首间学校的校长十分重视体育,而且是传统男校,连学生都有强烈的争胜心,感因自己有环境及机会学习如何推动体育发展。后来,吴校长到外国进修运动科学学士,回港再修读运动管理硕士,为自己累积更多知识做好体育老师的工作。

中华基督教会方润华中学校长吴俊雄说体育老师在他就读的中学地位崇高,当时并不觉得体育老师会被看低一线,投身社会工作后才发现现实与自己的想像有少许不同。(周令知摄)

教学绝不放羊 成功感来自学生愿一试再试

学有所成后,吴校长亦继续担任体育老师,多年教学生涯累积不少感受深刻的故事,其中一个发生在会考及高考年代。吴校长说中六及中七是学生读书最辛苦的两年,如果体育老师选择放羊,学生只会去温书,坚持不放羊的他更为了吸引学生上课花尽心思,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基本上“咩都玩过”,于是决定教授垒球“畀佢哋玩下”。

吴校长忆述当时首堂垒球课“(有同学)一打个波飞咗出街,打烂咗𠮶支好高嘅街灯”,学生们立即起哄。他笑言学校事后有向路政署报告,署方没有向学校要求赔偿,不过打烂街灯只是小插曲,重点是“佢哋玩咗之后会好用心去学,究竟点样走垒、偷垒,如是者去到中七佢哋自己要求‘阿Sir几时再玩?我哋好想再玩𠮶个’”。

故事使他明白即使是课业繁重的高考学生,只要体育堂的内容有趣同样会积极参与,亦是自己做体育老师的动力及快乐来源,“呢个系我最开心嘅,因为呢个系佢哋自己嘅要求,佢哋自己会为咗你教佢哋嘅嘢继续去学”。

他又说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以为何女学生较少参与体育运动为题,发现女性受到社会定型,被认为需要举止斯文,只能参加静态活动,即使对较动态的运动有兴趣亦可能被家长制止。他直言社会风气难以转变,但认为做运动强身健体是所有人都需要做的事,所以教学上会多加入一些动作幅度及对抗性都较低的运动,例如羽毛球,让女学生更易参与。

曾短暂复出兼任排球队 为学生发展“忍痛”建议转校

中华基督教会方润华中学校长吴俊雄擅长打排球,曾是本港排球代表队球员及排球甲组球队“群力”球员。他亦持有国际教练牌照,曾任教排球港队、青年队、教育学院女子排球队,升任副校长后才因为工作繁忙而停止教练工作。

吴校长擅长排球,持有国际教练牌照,曾任教排球港队、青年队、教育学院女子排球队,升任副校长后才因为工作繁忙而停止教练工作。直至他到方润华中学上任校长时,刚好学校排球队教练出缺,而且学界比赛将至,他就决定复出做教练。不过背后更大的原因是自己空降到任,与学生不熟络,想以排球为切入点与学生互相认识,翌年将排球队教练一职交给其他老师接手。

他担任排球校队教练期间,除了指导学生球技,更有为有意向运动员发展的学生给予建议。当年其中一位排球校队队员亦有听从他的建议,现在已经成为沙滩排球港队成员,学生当年打大专赛时更特意邀请他观赛,恰巧地学生的教练也是吴校长的学生,变相“三代同堂”,“我教学生,我嘅学生教佢”。

体育健将为校夺奖无数 考虑未来发展建议转校

方中不乏其他有杰出运动表现的学生,吴校长透露早前学校有一位擅长壁球的学生获体育学院邀请成为全职运动员,但最大困难是学生留在方中读书就要每日来回天水围及沙田,他直言“我原则上支持呢个想法,不过如果佢每日要咁样根本就冇可能”。与家长及学生商讨后,吴校长最后建议他转读一间邻近体院而且能配合其体育发展的中学,他说大家都十分不舍,特别是学生为学校赢得不少奖项,但强调“我哋无理由为咗学校阻碍学生个人发展,所以我支持佢(转校)”,亦祝福同学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