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资聚贤|尊重差异 拥抱多元文化

撰文: 香港直接资助学校议会
出版:更新:

文:地利亚修女纪念学校(吉利径)方丽玲助理校长
在二十年前的回忆中,当我踏进那间充满南亚裔学生的课室时,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从来没有接触过非华语学生,对他们的生活习惯我只是一知半解,对他们的文化更是一无所知。然而,随著时间的推移,我渐渐适应了这种氛围,也开始了解他们的个性、习惯。

(香港直接资助学校议会提供)

回想起1999年,地利亚(百老汇)分校开始招收南亚裔学生,那时只有13位学生,而如今在百老汇或吉利径分校,超过九成的学生都是南亚裔。当时的校长是陈巨培博士,作为一所直资学校,学生人数的多寡对学校的存亡至关重要,招收南亚裔学生成为一个不错的生源。或许南亚裔学生在别人眼中是坏学生、搞事分子,做事不够谨慎,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但在相处之后,我的观感完全改变了,他们只是比本地学生更开放、更勇于表达自己、更真情流露而已。

后来,陈校长以“和而不同”作为百老汇分校的校训,强调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包容,同时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追求共同点并容纳差异。陈校长对学生提供全力支持,对老师则从不说“不”,无论事情多么匪夷所思,他总是想办法实现学生和老师的想法。他给予老师极大的自由度,让他们自行制定校本课程,勇于创新且具有远见。香港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地方,汇集了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我们应更珍惜这个多元文化的社会。

2011年,陈校长转到吉利径担任校长,他希望在吉利径推行IB课程,许多人嘲笑他是愚蠢、做白日梦。然而,他仍然前往香港以外的地方,深入了解IB的内涵。甚至在加拿大探访女儿时,他特地参观了当地的IB学校。在这个探索是对是错的过程中,他逐渐明白了IB背后的理念:IB并非贵族的代名词,它追求平等、共融和关怀社会。他相信这样的教育体系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培养全人发展的能力。

陈巨培校长。(香港直接资助学校议会提供)

回想起当年的南亚裔学生,他们可能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下感到挫折和不被理解。然而,陈校长对他们持开放态度,给予他们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潜力。他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发挥他们在音乐、舞蹈、戏剧、运动等方面的天赋。今年,吉利径校迎来了第三届IB毕业生,这标志著学校在推行IB课程方面的持续成长和成功。我们为这些毕业生感到自豪,期待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二十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走进那间充满南亚裔学生的课室,我不再有任何疑问和顾虑。我看到了这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他们在学业和个人发展上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这段经历与Milton Bennet 提出的跨文化敏感性理念中的阶段相互对应起来也不谋而合。当初,或许处于“否认阶段”,对于南亚裔学生的文化抱持轻视或忽视的态度。随后,进入了“防卫阶段”、“最小化阶段”,开始接受文化差异,但仍然将自己的文化作为评判他人的标准。但是,这段经历让人进一步成长,使之进入了“接受阶段”。开始尊重和欣赏其他文化,并理解文化差异的合理性。随著这些学生的陪伴和交流,进入了“适应阶段”和“整合阶段”。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与他们有效沟通和互动,并开始具备多元文化的视角。

香港——一个我多么热爱的地方,一个陪我成长的地方,一个让我感到自豪的地方。尽管我们对多元文化感到自豪,但社会上仍然存在著一些障碍或歧视。我们应由学校做起,一起努力,以建立一个更包容、更平等的社会,并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也是香港的一分子,也是香港的未来,大家愿意花一点时间去认识、了解他们吗?让香港成为一个真正“和而不同”的国际大都市。

后记:陈巨培博士,1983年开始执教鞭,2000年至2011年就任地利亚(百老汇)分校,期间该校不同族裔学童人数由13名增至超过800名。2005年同时担任地利亚(闽侨)英文小学校长,在2011年离任时,该校学生人数增至超过800名。2011年 调任吉利径校至今,校内不同族裔同学与日俱增。2019年,在陈校长带领下,吉利径校成功取得IB 认证,学费每月二千多元,成为全港学费最平的IB 学校。2024年正踏入陈校长退休之年,在此祝愿陈校长退休生活愉快!

The darkest nights produce the brightest stars. (John Green, an American author)

作者:地利亚修女纪念学校(吉利径)方丽玲助理校长

香港直接资助学校议会简介:
香港直接资助学校议会(直资议会)由全港的直资中小学组成,议会以协助直资学校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体系为目标,让家长为子女选择学校时可以有更多元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