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守仁小学踏入银禧 周智铭校长回顾发展历程:硬件推动课程发展

撰文: 卢劲扬
出版:更新:

保良局陈守仁小学前身是位于油麻地觉士道的贾梅士学校,1996年由保良局接办后,于1999年迁入现时旺角海庭道的校舍并改名,同年现任校长周智铭加入学校成为教师,见证学校走过25年。周校长接受“01教育”访问时回顾了陈守仁小学的发展,提到两幢大楼的落成提供了不同设施,让教师团队可以利用推出不同的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学习及成长。

他以前任杨永明校长于2014年引入的有机园圃为例,指园圃于2017年成为小三常识科的课程内容,学生透过亲手种植栗米学习有机种植及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由于学生要亲手施肥及除虫,成为独特的学习经历,整个过程亦覆盖生命教育及价值观教育。

保良局陈守仁小学设有一幅“We are Camõesian”的壁画,其中“Camõesian”一字与学校前身为贾梅士学校有关。图为保良局陈守仁小学周智铭校长。(罗国辉摄)

学校英文名有葡文字有原因 加入直资成发展关键

保良局陈守仁小学的英文名有一个葡文字“Camões”,周校长解释,因为学校前身是于1950年代起营办的贾梅士学校(Escola Camões),保良局接办学校后于更名时保留了“Camões”一字,现时陈守仁小学的学生亦称为“Camõesian”。

他指学校过去25年最关键的一步是于2001年成为全港首间直资小学,然后学校相继落成两幢大楼,包括于2007年落成的陈林碧琴音乐综合大楼,提供多个音乐相关的特别室和剧院,让学生可在校内练习和表演音乐。大楼亦提供多个额外课室供小组教学之用,方便教师照顾学生。后来学校泳池重建,陈亨利运动综合大楼于2022年落成,设有室内泳池、健身角及可进行静观及观星活动的“一念间”。

+1

活动纳入课程助学生学习 校内园圃种栗米成常识科内容

有了硬件设施,就需要软件配合,例如课程配套。周校长认为“你想学生学得好就真系要入课程,如果你系一个一次性嘅活动,唔可以话无效,因为𠮶个果效一定唔够正式入课程咁强,所以我哋好想有一啲入课程嘅活动,𠮶啲系持之以恒”。他以有机园圃为例,规划时以希望将耕种纳入课程,经过3年发展后已具备一定规模,足以让一级学生学习。

保良局陈守仁小学善用天台空间开设园圃,并将有机耕作加入课程。(保良局陈守仁小学提供)

有机园圃的主要对象是小三学生,他们会花三个月种植两棵栗米,由播种到收成均一手包办,而周校长上任3年来,每年都会与学生一起种栗米。他笑言过程绝不容易,因为园圃采有机种植,不可以使用农药,学生需要亲手捉走害虫,又要想方法保护栗米免受雀鸟偷食及确保栗米健康成长,“所以佢哋学咗好多课本上学唔到嘅知识”。

收成后,学生可以自己吃一棵,再将一棵送给别人作致谢学习感恩,“可能送畀亲人,或者送畀学校老师,甚至送畀工友我都见过,或者送畀我哋保安员”。

第三语言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劝家长勿有过度期望

保良局陈守仁小学周智铭校长提到,学校设有多个语言室作教学之用,小息时间亦会开放并由教师当值主持活动,学生可以自由参加。他说教师会想出不同的有趣方法让学生表达自己,例如图中T裇就是学生的英文阅读报告作品。(罗国辉摄)

陈守仁小学的另一特色是设有第三语言课程,选项有法文、日文及西班牙文。小一学生于入学后首3个月会先上体验课,然后根据学生兴趣及课堂表现作评估配对学习其中一种语文,直至小六毕业前均会每周上课约一小时。

周校长指,学校鼓励学生学习上课时较投入的语言,例如过往有学生家庭经常去日本旅行,家长就希望子女修读日文,“但我哋通常会同家长讲,我哋学第三语言,一星期上两堂唔系好多时间,唔好期望佢哋读完呢6年会讲得好劲,千祈唔好有过份期望”。他又指,第三语言上课时间较少,“同中英文无得比”,若学生对所学语言感兴趣,通常需在校外参加语言班。

他解释,学校的第三语言课程以认识外国文化为主轴,“所以上堂嘅时候我哋唔会似一般语言学校,老师读一次,你跟住我读一次,唔会有好多沉闷嘅方法去学习语言”,“反而课堂里面有好多活动,一啲同语言背后文化有关嘅活动”,例如试食外国小食,疫情期间亦有虚拟旅行,“我哋好想保持住佢呢个趣味去到毕业都仲系有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