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人停止“寻路中国”留下的思考

撰文: 泉野
出版:更新:

日前,美国作家何伟托朋友卖掉他在成都的本田SUV的消息在内地引发关注。何伟是谁?他卖车为何引发关注?更有甚者,还有人将其看做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指标。

何伟本名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出生于匹兹堡。1988年进入普林斯顿大学英文系,1992年毕业后取得罗德奖学金,进入牛津大学研习英国语文与文学。从牛津毕业后,何伟没有成为美国中产,而是参加和平队来到中国,并成为四川涪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今重庆市长江师范学院)的一名英语老师。1998年,何伟移居北京开始成为一名驻华记者。2010年,何伟举家移居埃及开罗,担任纽约客中东记者。2019年8月,何伟再次来到中国,任教于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当很多人都以为何伟要长居中国之际,2021年6月却等来了四川大学与其解约的消息。当何伟再次进入舆论场,则是他托朋友卖车的消息,故此有评论感慨,“何伟在成都买下这辆车的时候,心中想的一定是要在中国住很久,要去很远的地方。谁能想到,这辆车很快就到了路的尽头。”

何伟2019年9月4日晚在四川大学教的第一节非虚构写作课。(红星新闻)

从1996年来到中国,到2010年移居开罗,长达14年的时间里,何伟并没有满足于当一名老师或是一名驻华记者,而是深入到中国社会中,通过广泛地接触中国普通人,写出中国三部曲——《江城》、《寻路中国》、《甲骨文》,成为最受中国人喜欢的作家之一。难能可贵的是,作为记录者的何伟,对中国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普通人,没有恭维,没有谩骂,也没有居高临下,而只是以一个外来者的身份如实呈现,并不断思考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来到中国之前,我认为过去已然结束,历史仅是因果的线性发展。但随着我在中国待得愈久,就愈少有事情是线性的发展。”何伟说。

现代西方最好的中国史学者之一的柯文(Paul A. Cohen),曾经专门赞扬过何伟文字中的这种共情:“何伟观察,叙述,解释,尽管有时他也因个别中国人的行为而烦恼,但是他几乎从未对中国人进行集体性的评判。相反,他骨子里的仁慈,让他始终能够沉静地理解与他完全不同的人们的行为和感受。”在华裔媒体人查建英眼中,优秀驻华记者,就应该是像何伟这样的,有过硬的中文能力,足迹遍布大城小镇,跟社会精英和平民百姓交流,跟友善的中国人和不那么友善、有奇怪的文化和令人恼火世界观的中国人都接触,才是真正地扎根在中国。

通过寻路中国,身为美国人的何伟同时意识到了中美互看时存在的问题。在涪陵师专的时候,何伟看到学生们学的一本《美国社会调查》的课本,里面罗列了南加州的犯罪、种族主义等问题,何伟说,书中说的都是真的,但在这个遥远的中国的江城,抛开具体背景,讨论这些美国社会问题有什么意义呢?何伟认为,负面新闻的报道,本质上是为社区和群族服务的,一个社区中出了个混蛋,记者就应该把他揪出来,哪怕这个混蛋是美国总统。但是,报道遥远国家琐碎负面新闻,实在看不到什么意义。就像很多西方媒体,每天让助理寻找中国的负面报道,当成大新闻,但何伟说他看不到这种报道的意义何在,中国是一个变化的社会,不能脱离了具体的背景和情境,谈论这些琐碎的社会问题。

课堂上的何伟。(故事硬核)

事实上,何伟所点出的“问题”,不仅今天仍普遍存在,且情况还更为严峻。外媒眼中的中国,中国眼中的美国,都因立场先行变得愈来愈模糊不清。2023年7月,由上海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助理、副研究员余亮领衔的课题组推出《华裔外媒记者军团观察报告》,该课题以活跃于《纽约时报》、BBC、CNN、德国之声、《华盛顿邮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的60多位华裔记者为样本和对象,通过对他们教育和从业经历的统计梳理,得出结论——华裔外媒记者的中国书写“内容平庸、话语前卫”,实乃“高配版的大翻译运动”。他们热衷聚焦的中国话题包括新疆、香港、疫情、人权、性别、润人、中非关系、债务陷阱、战狼外交、民族主义、压制市场、内容监管等等,但报道普遍缺少主体性和勇气,顺从西媒议程做煽风点火之事,几乎没有人敢于为弥合中美关系而做出卓越努力。相反,由于皈依者情结,他们甚至可能比西方记者更卖力地进行负面报道,成为积极又轻浮的批评者。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2019年何伟再次回到中国,过往的赞誉却被越来越多的质疑替代,不少人开始挖掘他话语背后的“动机”和“立场”:何伟写如此这般的内容,背后究竟有什么目的? 这也注定了何伟最终的结局——停止“寻路中国”,卖车就是他对中国最后的告别。故此也能理解,为何有人会将何伟看做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指标,因为以往“何伟们”热切地希望认识中国,希望挖掘琐碎社会问题背后的具体情境和个体命运,如今当“何伟们”离开,只剩下一堆又一堆“内容平庸、话语前卫”的碎片,对中国的报道也完全抽离了具体背景和情境。

何伟在课堂上教学。(故事硬核)

在《甲骨文》一书中,有一段是写姜文的。姜文当时正拍《鬼子来了》,谈到这部电影,姜文对何伟说,我们是受害者不假,但我们也要反省,不能指着别人说,他邪恶,那样就把问题简单化了。“把中国想成一块地,国民党、共产党、林彪、江青,都是地里的种子,他们以不同方式生长,有的长得好,有的长得坏。”“很多人头脑太简单了,只会说我们是受害者,他们是坏蛋。其实历史都是个人史。我有个朋友说,如果你到电影局当领导,一定能百花齐放。我说,那会把我变成一个坏蛋!我门口要是有站岗的,我准压抑死。那不是人呆的地方,这是体制、环境造成的。”

最新消息说,何伟的车已经有人在打听了。随着卖车结束,何伟寻路中国的旅程,也将画上句号。不过作为真正扎根过中国的何伟,他用脚步丈量过的中国,以及他以中国作为方法进行过的思考与追问,还将长久的影响着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何伟仍在“寻路中国”,只是他的观察和思考很难继续成为中国自身的一面镜子,被看见,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