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学者评习拜三藩市会晤:谈什么?怎么谈?脆弱稳定持续多久?
北京时间11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宣布: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1月14日至17日赴美国三藩市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同时应邀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也是中美领导人自2022年11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会晤以来,再次举行线下会晤。
对于即将进行的中美元首三藩市会晤,日前举行的财新峰会在“中美竞合新格局”单元,来自中美两国的学者就该问题展开讨论。谈什么?怎么谈?中美之间的脆弱稳定还能持续多久?这是峰会上双方讨论的焦点,也是各方都在关注的话题。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贾庆国对中美关系的总体评价是“不是那么好”、“互信非常低”,虽然目前出现了回暖迹象,但未来仍面对很多问题和挑战,有一些问题还是结构性的,比如台湾问题、南海问题,且两国关系改善的时间窗口很短。
对于即将进行的三藩市会晤,贾庆国认为中美元首既会谈一些全球性议题,也会谈一些双边问题以及具体问题。全球性议题包括气候问题、以巴冲突等;双边的问题包括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科技问题,台湾问题上中美要进一步表明态度,在避免冲突上形成共识;具体问题包括芬太尼的问题,以及如何推动双边的人文交流,疫情之后这方面恢复的程度远远不及预期。
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高级顾问、中国商务和经济董事项目主任甘思德(Scott KENNEDY)则坦言,中美不会回到10年前、20年前的蜜月期,而是已经进入脆弱的稳定期。甘思德表示,美国目前变得很自信,觉得自己正在赢,包括跟盟友关系的处理,以及高科技领域的去风险化等。中国则相反,国内经济等问题很多,中国更需要通过解决中美关系问题来缓解国内矛盾。
至于三藩市会晤,甘思德认为首先应该谈一些具体的最基本的问题,比如增加航班、恢复领事馆、提高记者签证。另外也会谈一些宏观原则,比如怎么定义和描述两国关系,台湾问题上怎么保持和平,美国“一个中国”政策的说明等。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人文社科学院副院长、全球与区域研究学部主任郝雨凡认为,中美之间的误解、猜疑都在增加,短期内弥合很困难,双方对彼此的政策正在经历探底和试错的阶段,而中美之间最大的风险还是台湾问题,美方在这个问题上也一直没有拿出诚意。
基于此,两国元首的三藩市会晤能谈的一定很多,郝雨凡也归纳道,美国最近两年比较重视对话的形式,中国则越来越关心对话的实质内容。所以这次除了原则性的宏观论述,中方还会有一些具体的内容和要求,希望美方能拿出诚意来。现在美方说的很多,做的很少。不管是商务部、财政部、国务院还是五角大楼,嘴上都说要稳定中美关系,说要设置护栏,但又拿不出具体行动。
此外,贾庆国、甘思德、郝雨凡也都提到了中美两国国内政治对中美关系的影响。贾庆国表示,美国国内政治对中美关系影响越来越大,比如明年的美国大选。至于去风险,过去也一直都有,现在的去风险跟过去的有什么本质区别?至少被认定为风险的部分越来越多。
郝雨凡则直言,美国政治正在经历严重撕裂,美国鹰派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利用各种机会试探或突破中国的底线。因为美国现在有点过度自信,觉得中国经济能力消耗殆尽,经济增长放缓。郝雨凡也提到了美国的泛安全化问题,什么问题都可以被认为是安全问题,这方面主观性非常强,关键还在于怎么定义中国。
作为美国学者,甘思德既回应了两位中方学者的观点,也呈明了自己的态度。比如美国怎么从说到做,在甘思德看来,美国不会调整既定的出口管制等政策,但是会多做一些解释和澄清,为什么美国要进行出口管制,为什么面对安全问题会心理不安,为什么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也会采取共同的措施?美国会多点说明和透明度。
甘思德说,美国一点也不想和中国完全脱钩,中国担心美国的国内政治会绑架中美关系,美国人也担心中国的国内政治会绑架中美关系,在这方面,双方都需要努力。至于美国大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甘思德表示双方在竞选期间只是为了选票而说话。美国国内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中国也是各种各样的声音都有。最需要的警惕的是,一些概念被绑架,中美之间依赖度很高,关系越密切应该越安全,而不是关系越密切越不安全。中美应该避免最不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