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高学历父母、中产父母来港只为拼子女升学?弃高薪、再读硕士
《施政报告2023》政府提到继续抢人才,其中2022年12月推出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当局将由今年11月起,扩大计划的合资格大学名单至184间院校,增加的八间大学有四间与酒店管理有关,盼能振兴香港旅游也能吸引更多人才。据了解,陆媒对高才通很关注,认为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和高薪人才流入香港。
今年9月,内地中产阶层父母赴香港读研究所的消息引发关注。内地中产家庭看重的是孩子升学的新可能,他们认为拥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的学生,有机会以较低的分数考入内地985、211大学,这在网络上被称为“普娃(普通资质的孩子)逆袭的首选之路”。
10月份,陆媒报道“30岁+的内地人才流向香港:鸡娃不如鸡自己”文中提到,许多高薪高学历的30岁以上父母申请高才通来港,其中有公司年收破亿者,也有拿了美国籍的内地父母;同样也是为了孩子的教育或为了跟在香港工作的孩子团聚而申请高才通来港,高才通审批速度很快,但唯一担忧的是续签的问题。
高才通成菁英父母来港途径:6到8成为了孩子
受疫情三年的影响,香港宣布优才、高才等多项人才引进计划。据劳工及福利局,“高才通计划”反应尤其踊跃,推出至2023年8月31日,已接获约4.6万宗申请,批出约3.5万宗申请。有年满60岁,电力专业的大叔也申请高才通来港想和孩子团聚,更努力用老花眼学习,转换跑道去金融业。
内地妈妈美琪就读于浙江大学,是市场营销专业2005届毕业生,2007年开始在深圳生活,目前开了一家自己的公司,她有一个九岁、一个四岁的孩子。她近日也申请高才通来港。美琪指出,身边申请香港人才计划的人,差不多80%都是为了孩子的教育。
美琪指出,自己的孩子是美国籍,未来可能选择到欧美留学,或者通过华侨生联考回内地读书,香港可以给孩子提供双语的教育环境,距离深圳近,而且养老和医疗条件相对较好,未来可以给孩子减轻负担。
另一名妈妈孟理今年3月份申请“高才通计划”,同样是为了孩子未来的教育做铺垫。孟理3月8日提交材料,4月11日获批,5月初拿到香港居民身份证,整个过程很顺利。孟理介绍,自己大学毕业后一直深耕美妆行业,在上海待了将近20年,拥有上海户口,创立了自己的美妆公司,一年营收3到4亿元。
孟理组了一个妈妈群交流分析,“从群成员的诉求来看,60-70%的人都是以孩子教育作为出发点,年轻人则是想去香港看看发展机会。”
孟里的两个孩子从小就读国际学校,她在香港和新加坡中反复比较,最终还是选择香港。因为拿新加坡身份,必须放弃中国国籍;但拿香港身份,还可以保留中国国籍。
孟理希望,未来孩子可以凭借香港身份,通过华侨生联考考到内地比较好的大学,分数线则会低很多;或者以本地生源的资格申请香港的大学,一年学费会便宜十几万,加上香港的大学会给本地生源80%的名额,竞争相对来说没那么激烈。
学历不够读书来凑“鸡娃”不如“鸡自己”?
不过,优才、高才通的申请门槛其实并不低,年薪高于250万港元,或者有全球百强大学学士学位,还是把一些家庭挡在了门外。去香港进修读硕士从而获取签证就成为一种热门的替代选择。
《后浪研究所》采访2021年申请香港硕士的露露,她说如今在深圳,身边1/3的父母都在考虑申请香港身份,而曾经被嘲笑的“水硕”也作为一种获取身份的途径被一抢而空,“香港入境处身份证预约办理已经排到了12月,太魔幻了。”
除了深圳父母,在北京互联网龙头企业(大厂)工作了15年的Lilian在38岁这年决定赴香港读研究所。
Lilian分享来香港读研取得身份的经过:
2018年,Lilian 7岁的女儿面临小学择校,她们全家从昌平搬到了北京海淀,租了个有学位的房子,每月房租8500元人民币,但没有北京户口意味著女儿在小学五年级或是初二的时候,一是原籍读书参加高考,二是上国际学校将来出国……这些在她看来都不是最优解。
Lilian认为,“我现在花的每一笔钱,长远规划都是为了子女教育做投资。”Lilian亦估算来港一年的开销,读研学费不到30万元人民币,衣食住行算50至60万元人民币,加起来大概80至90万元人民币。
内地中产阶层父母兴起来香港念硕士,取得香港身份为孩子教育铺路:
续签、香港生活成本高成内地父母隐忧?
对于众多申请者而言,“高才通计划”获批并不算难,难的是续签,以及拿到香港的永久居民身份证。有申请者担心,“风风火火辞职赴香港逐梦,最后灰头土脸回来。”
有申请者认为,港府关于续签的说明比较模糊。如若不能续签,意味著几年的努力付诸东流,一时间难以回到原来的城市,需要重新找工作,社保、公积金面临断交。更麻烦的是,孩子的学习中断,需要重新回内地找学校。
前述介绍的妈妈美琪也坦言,身边大部分人担心的还是续签问题。由于香港的生活成本高、房价高,居住面积狭小,部分人不愿意长期在香港生活,还是留在内地,平时主要通过做自由度、灵活度较高的兼职工作,或者远端办公获得薪酬在香港缴纳个税。
很多人对于一年内应该要在香港住够多少天,获得多少年薪,以及每年缴纳多少个税才能续签并不清晰。美琪曾给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发过邮件咨询续签问题,得到的答复主要还是综合考虑行业平均薪酬标准、合理的居留时间等因素。
内地妈妈孟理坦言,“高才通计划”发布后,很多人申请,但还没有续签的案例可以供参考,“大家都摸著石头过河,自己也‘打个样’,给社群的人参考。”
议员促暂缓杀校 指:内地专才让子女来港读书
日前,有64年历史的老牌私校玫瑰岗中小学及幼稚园,将于下学年起分阶段并入另一间私校香港道尔顿学校引发全港关注。选委界立法会议员尚海龙和邓飞预计随各类“抢人才”项目推行,来港插班生将愈来愈多,相信可缓解各年级收生不足的情况,促请教育局延缓对中小学的合并重置计划。
尚海龙和邓飞就非本地人才子女在港接受教育做问卷调查,发现75.8%受访者倾向让子女来港上学,其中近4成有意让子女入读本地资助学校,盼教育局暂缓中小学合并重置计划,足见内地砖才对香港教育制度的认同。
邓飞建议政府加强宣传香港的“素质教育”优势,他指香港的教育制度虽有压力,但仍十分关注全人发展,如有多个制服团队让学童参加,为学童心理支援等,相信可吸引内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