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父母涌香港为了孩子?60岁大叔获批高才通:顶著老花眼学金融
此前内地中产阶层父母赴香港读研究所引发关注。陆媒指出,这些父母认为比起硬逼孩子夺取好成绩,先让自己到香港读研究所,取得香港身份,就能有机会为孩子的教育换条赛道。
近日,陆媒再观察到,不少内地父母不只为了孩子,也为了来香港能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多重因素下,内地大量30岁以上高学历、高收入人才涌入香港。
“高才通计划”反应尤其踊跃,推出至2023年8月31日,劳工及福利局已接获约4.6万宗申请,批出约3.5万宗申请。有年满60岁,电力专业的大叔也申请高才通来港想和孩子团聚,更努力用老花眼学习,想转换跑道去金融业。
内地父母赴港读研兴起:帮儿女取得香港身份考高考,留在中产阶层
内地中产阶层父母兴起来香港念硕士,取得香港身份为孩子教育铺路:
不只为了孩子 中产父母涌入香港:想找一条出路
985名校毕业的文玉曾做过一线记者,负责过制作电视节目、网络直播等,但最近两年发生的一些事情,让她开始改变这条看似固定的人生路径。她想改变,想找一条更好的出路,也希望给儿子一个更快乐,竞争压力不这么大的童年。
文玉茫然的时候,看到“内地9所高校毕业生可申请香港‘高才通计划’”的报道,她的母校在名单内。文玉看到“高才通计划”后立即咨询在深圳和香港的同学、朋友,才发现他们大多数都已经申请或获批。文玉跟校友聊天,对方告诉她,“只等了一天申请就获批了”。
文玉3月底她递交“高才通计划”申请,5月中旬补交材料,6月初申请就获批了。今年8月底,文玉跟单位领导提了离职,下定决心奔赴香港。“孩子卷来卷去,脱一层皮,鸡娃不如鸡自己。”
文玉鼓起勇气辞职,她计划前期自己先过去香港,等工作和生活稳定之后,再把孩子接过去。考虑到香港的生活成本高,她计划先在深圳的姐姐家里过渡一段时间,平日会往返深圳和香港两地,等适应新环境后,她再在香港租房。
文玉认为,“身边很多人劝我慎重,珍惜现在稳定的工作,可我却隐隐感觉,机会来了。”对于文玉来说,这是个转机,不仅是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更是对孩子的教育。
申请香港人才计划:6到8成考虑孩子的教育
内地中产父母将教育视为阶层流动的重要通道,他们拚尽全力为下一代创造条件。最近申报香港人才计划美琪指出,身边申请香港人才计划的人,差不多80%都是为了孩子的教育。
美琪就读于浙江大学,是市场营销专业2005届毕业生,2007年开始在深圳生活,目前开了一家自己的公司。平时她只需要花部分时间打理公司,其余时间在家陪伴和教育两个孩子,一个九岁,一个四岁。
美琪已经替孩子考虑好以后的路。孩子是美国籍,未来可能选择到欧美留学,或者通过华侨生联考回内地读书,香港可以给孩子提供双语的教育环境,距离深圳近,而且养老和医疗条件相对较好,未来可以给孩子减轻负担。
另一名妈妈孟理今年3月份申请“高才通计划”,同样是为了孩子未来的教育做铺垫。孟理3月8日提交材料,4月11日获批,5月初拿到香港居民身份证,整个过程很顺利。拿到证件后,她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申请过程,陆续有人跟她咨询和交流,她顺势建了一个社群,目前群里已经有300多人,其中将近200人主要关注子女教育。
孟理分析,“从群成员的诉求来看,60-70%的人都是以孩子教育作为出发点,年轻人则是想去香港看看发展机会。”
孟理介绍,自己大学毕业后一直深耕美妆行业,在上海待了将近20年,拥有上海户口,创立了自己的美妆公司,一年营收3到4亿元。
两个孩子从小就读国际学校,在孟理看来,孩子适应不了公立学校的学习环境,未来会出国留学。距离较近、华人较多的香港和新加坡进入了她的选择范围。
她在香港和新加坡中反复比较,最终还是选择香港。因为拿新加坡身份,必须放弃中国国籍;但拿香港身份,还可以保留中国国籍。
孟理希望,未来孩子可以凭借香港身份,通过华侨生联考考到内地比较好的大学,分数线则会低很多;或者以本地生源的资格申请香港的大学,一年学费会便宜十几万,加上香港的大学会给本地生源80%的名额,竞争相对来说没那么激烈。
香港高才通反应踊跃:批出约3.5万宗申请
《澎湃新闻》报道.从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了解到,香港特区政府于去年12月底推出的一系列招揽人才措施,申请非常踊跃。
自2022年12月28日推出至2023年8月31日,劳工及福利局共收到超过14万宗申请,超过9万宗获批。此外,已有约5万名申请人经各项人才入境计划抵港,仅仅八个月就已超越每年至少输入3.5万名预计留港超过12个月的人才的目标。
“高才通计划”反应尤其踊跃,由推出至2023年8月31日,劳工及福利局已接获约4.6万宗申请,批出约3.5万宗申请。
“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最佳化措施自2023年1月1日推出,截至8月31日已接获约4.7万宗申请,由于采取计分制,处理申请需时较长,至今超过1.2万宗申请已经获批,为计划推出以来获批宗数最多的一年。
谈及香港为何迫切需要人才,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解释,过去三年的疫情影响了世界各地人才到港发展,香港本地人口结构的变化也使劳动人口出现下降的趋势。面对区内和国际上的竞争,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在《2022年施政报告》中公布一系列措施,更果断进取吸纳外来人才,补充和丰富香港的人才库。
“优秀人才在全球流动性非常高,并会选择流向发展机会最多的地方”,孙玉菡认为,香港拥有不少独特优势,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之一,为人才提供庞大发展机遇及潜力。
港府在2023年最新的人才清单中,把涵盖的9个行业领域下的13项专业增加至51项专业,涵盖九个行业领域,包括商业支援;创意产业、艺术文化、表演艺术;发展及建造;环境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医疗服务;创新科技;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以及海事服务。
孙玉菡表示,新增的专业是香港极需要的专业人才,扩大后的人才清单有助政府吸纳更多高质素人才,配合国家“十四五”规划下香港成为“八大中心”的发展需要。
亦有内地母亲分享为了儿子来港读硕士以取得香港身份:
来港后做什么?金融业成热门就业方向
“高才通计划”将符合申请资格的申请者分为三类:A类,在紧接申请前一年,全年收入达港币250万元或以上(或等值外币)的人士;B类,获全球百强大学颁授学士学位、并在紧接申请前五年内累积至少三年工作经验的人士;C类,在紧接申请前五年内,获全球百强大学颁授学士学位,但工作经验少于三年的人士。其中前两类不设限额,C类申请受年度配额限制,且以先到先得的方式分配。
在孟理组建的300多人社群里,大部分是申请“高才通计划”获批的,A类、B类、C类的均有。也有部分人拿到或者最近申请“优才计划”,少数人通过了专才的申请,或者持IANG(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签证。
总体来看,群里80%的人刚拿到签证,还在观望和规划的阶段,其余大概20%的人已经抵达香港,或在香港找学校和工作。约有10%的人,有欧美的永久居民身份,包括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等等。他们把香港作为新的目的地,距离内地近,且能享受到特区的福利。
金融业是内地人才流入香港的热门就业方向。孟理注意到,社群里大约有20-30%的人选择从事保险行业,她也打算从美妆行业跨界做保险。10年前,她在香港购买过重疾险。在她拿到香港身份之后,保险经理就联络她,问她要不要考虑加入保险行业。
孟理入职的保险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针对高才、优才专门推出了入职计划,可以预付工资,每个月预付28万港元不等,相应也会有业绩要求,业绩越高,工资越多。如果能完成一定的业绩目标,年收入可高达100万港元。
8月份,孟理去香港办理了入职手续,公司的引进计划招揽了不少人才,她算是较早入职的,排在第三十几位。入职之后,她发现在香港从事保险业门槛较高,很多都是精英人士,硕士、博士比比皆是,跟国内的保险代理人并不一样。
60岁大叔为女儿申请高才通来港再就业
胡家禾从香港大学金融硕士毕业后便一直留港工作,从事咨询服务行业。在“高才通计”开放申请后,她父亲的很多同学找到她咨询,他们的申请都陆续获批了。
胡家禾的父亲胡兴发一开始比较抗拒来港,“拿了香港身份就意味著放弃内地的户口和养老金”。胡兴发于1985年7月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的前身)电力工程系高电压技术及装置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电力行业。
最终为了一家人团聚,胡兴发还是选择到港工作。今年3月,胡兴发申请“高才通计划”B类,提交申请后,没几天便获批了,6月拿到香港居民身份证,7月便携妻子奔赴香港“再就业”,与女儿相聚。
考虑到续签问题,年满60岁的胡兴发选择转业,受女儿影响,他计划从电力工程跨到金融行业。近期,胡兴发在学习金融知识,准备考取金融牌照,老花眼是他再学习的较大障碍。
胡兴发压力颇大,担忧无法通过考试,经常找女儿倾诉。前不久,胡兴发参加了由华科香港校友会、深圳和北京校友会联合举办的香港高才申请、续签子女教育官方解读活动。
他从会上了解到,续签及永居主要的参考要素包括:不在港的区间、次数以及原因;是否在香港有惯常住所;是否受雇于香港本土公司;以及家庭主要成员(配偶及未成年子女)所在地。女儿胡佳禾鼓励他说,想在香港长期发展,需要继续努力。
高才通获批不难 申请者多担忧续签问题
对于众多申请者而言,“高才通计划”获批并不算难,难的是续签,以及拿到香港的永久居民身份证。
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官网显示,申请延长逗留期限的条件是:申请人必须已获得聘用,而受聘从事的工作须通常是由学位持有人、或由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资格、经证明的专业能力及/或备有档案证明的有关经验和成就的人士担任,以及该职位的薪酬福利条件须达到市场水平。申请如获批准,申请人通常会获准以3-3年的模式在港延期逗留,而不受其他逗留条件限制。
在文玉看来,关于续签的说明比较模糊。如若不能续签,意味著几年的努力付诸东流,一时间难以回到原来的城市,需要重新找工作,社保、公积金面临断交。更麻烦的是,孩子的学习中断,需要重新回内地找学校。
“作为普通的打工人,我担心,风风火火辞职赴香港逐梦,最后灰头土脸回来。”文玉说道。在她身边,大多数申请获批的朋友只是把“高才通”当作加强版通行证,并没有真想把生活重心迁到香港。
美琪也坦言,身边大部分人担心的还是续签问题。由于香港的生活成本高、房价高,居住面积狭小,部分人不愿意长期在香港生活,还是留在内地,平时主要通过做自由度、灵活度较高的兼职工作,或者远端办公获得薪酬在香港缴纳个税。
很多人对于一年内应该要在香港住够多少天,获得多少年薪,以及每年缴纳多少个税才能续签并不清晰。美琪曾给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发过邮件咨询续签问题,得到的答复主要还是综合考虑行业平均薪酬标准、合理的居留时间等因素。
在孟理看来,续签没什么大问题。“高才通计划”续签主要有两条路径,要么就是在香港找一份工作,要么就是自己开创一份新事业。她为此做了三手准备:第一,自己开了一家公司;第二,入职一家保险公司;第三,计划申请“优才计划”。
孟理坦言,“高才通计划”发布后,很多人申请,但还没有续签的案例可以供参考,“大家都摸著石头过河,自己也‘打个样’,给社群的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