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台湾观点・一︱中国“王者归来” 两岸纷扰终将有解
“中国式现代化”经由中共二十大正式提出,其理论与实践将如何引领中国未来的发展动向,引起外界格外关注,特别是对于两岸关系牵一发动全身之下的台湾有何影响。
台湾学者石齐平认为,从历史框架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可谓是“王者归来”,不但追求民族复兴,还会给全人类发展提供新的选择;周阳山则从全球经济发展格局的角度切入,指出中国将会与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找出一条尊重自主、加速经济发展和促进民生的道路,两岸之间的纷扰很快会得到适当解决。
“‘九二共识’下台湾与中国大陆现代化学术研讨会”12月21日在台北举行,由台湾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促进中国现代化学术研究基金会主办,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史记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协办。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发表专题演讲,其中“中国与世界”场次,由香港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台湾海基会前副秘书长石齐平,以及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周阳山主讲。
该学术研讨会的缘起之一,据主办单位台湾铭传大学两岸研究中心主任杨开煌的说法,是由于《香港01》记者曾向他提问“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者的差异,“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因此思考过后决定举办这场研讨会来回答这个问题,目的在于重新认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
石齐平:中国跳开了西方现代化陷阱
石齐平首先回答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会在中共二十大被提出来,第一个定位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以此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个定位是要给人类未来现代化发展提供一个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内涵:人口规模巨大、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石齐平认为如果时间往前倒退15、20年还不会有这些“感觉”,习近平作为中国和中共领导人通过近年的发展,在二十大有了“感觉”,找到了一份自信。
回顾人类历史,石齐平指出西方现代化走在中国前面,一方面把贫穷落后的束缚解除掉,另一方面把生产力释放出来,让西方实现富裕,大幅提高生产力和效率。可是西方现代化走了几百年,包括欧洲和美国在内,只追求财富是没有用的,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到现在无法解决贫富差距、污染、种族、枪枝毒品等问题。
在石齐平看来,中国现代化可说是被西方现代化给逼出来、打出来的。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可是吃不饱。邓小平“摸着石头过河”,方向是摸对了,但不够完善,西方式资本主义现代化有的问题,中国也一定少不了。
一直到2012年习近平上台后,石齐平认为他看到了如此形势,从而对“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发展才是硬道理”进行修正,进一步追求共同富裕、生态平衡等等。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社会主义找了回来,这就是和西方现代化最大的差别,美国式现代化的问题恰恰就出在资本主义,看看华尔街控制了一些,政治斗争背后都是资本利益集团。“中国很幸运,跳开了这个陷阱,社会主义还留在那里。”
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要义?石齐平归纳为两点,即既有市场经济,又有社会主义,他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但是有了理论还要有体制和制度来运作,石齐平认为中国共产党这套体制有着中央集权(以及地方分权)、混合所有制、长期总体规划、政治专业化、中西文化融合等五大特色,才能让社会主义加市场经济圆满地运作起来。
有鉴于此,石齐平把现在的世界形势分为两派,一派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化,另一派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化。“未来世界就是两个全球化在PK,我现在断言,一定是中国中心全球化会赢的。”
周阳山:彼此平等互相尊重的现代化
周阳山则从其长期受西方学术训练的背景着手,看到西方学者对于现代化经验的反省。他以美国卡特(Jimmy Carter)总统时代国安顾问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台湾译作布里辛斯基)在《大棋盘》这本书的分析为例,中国之所以在世界各个主要传统帝国国家成为一个特例,关键在于中国拥有以汉字为中心的汉族核心,周阳山认为此乃中华文化复兴的重要基础。
西方在1960年代至1990年代曾盛行现代化理论,强调西方发展经验和模式是唯一可参考和复制的经验。周阳山认为,其最大的缺陷在于没有看到基于基督新教文化成因的资本主义模式,并不适用于非西方社会、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拉丁美洲和非洲学者虽然提出与现代化理论针锋相对的依赖理论,可是由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国家并未给他们走上政治自主、经济独立、社会平等公平的机会,因此几十年来也没有走出一条路来。
不同于现代化理论和依赖理论,周阳山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最大的特点,即强调世界各国所有的人不分种族、宗教、文化一律平等,大家彼此尊重。而此经验的发想来自于孙中山在上海时期规划的《实业计划》(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a),在保留国家主权的前提下门户开放,在西方提供各种建设方案之后,中国还是要培养自己的专门家、发展中国自己的建设。
周阳山从2014年中国大陆积极推动的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实践。他用“张骞通西域”与“郑和下西洋”来描述一带一路的计划,并强调“中国人没有带来任何殖民主义,没有带来任何帝国主义”。
至于中国式现代化未来要如何走下去?在周阳山眼里,其蕴含了三个主要理念背景,一是1950年代万隆会议所建立的“南南合作”理念,二是中东欧社会主义合作经验,三是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天下观,从而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根据中国本身发展经验,提供发展中国家学习与模仿的经验。
周阳山在演讲中,特别列举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博黛蓉(Deborah Brautigam)、地缘政治学家卡普兰(Robert David Kaplan)、德国记者席兰兄弟(Frank Sieren & Andreas Sieren),以及非洲联盟中国项目协调官范塔洪(Fantahun H. Michael)等人的说法,见证中国与西方的重要差异,在于倾向运用团结、互惠、共同繁荣等理念,在合作项目上更为尊重对方的立场。
最后周阳山提出展望,“谈中国发展与中国现代化经验时,要特别珍惜过去所走的道路,以及未来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缓缓的、扎实的走下去。”
台湾何去何从?中国发展是最大关键
现场听众提问聚焦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两岸关系、解决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周阳山从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格局来做回答,他认为中国大陆越发清晰要走一条市场社会主义(market socialism)的道路,但由于疫情影响造成经济下行,故而现在必须改弦更张,重新调整防疫政策,同时把经济提升上来。
周阳山判断,中国大陆下一阶段将更重视其与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的整合,包括“东盟10+1”、“中东欧16+1”,以及甫完成的阿拉伯国家与海湾国家的合作。“这三个大计划如果能够逐步落实的话,中国会成为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的真正领导人”,发展出一条尊重各国自主,同时加速经济发展、促进民生的世界宏规计划。在此态势之下,“两岸之间的纷纷扰扰,很快会得到适当解决。”
石齐平也提出个人看法,他分析台湾的发展条件已经过去了,现在面临人才凋零、机缘转变的困境,台湾未来最好的情况,就是能否看清大形势。石齐平表示,中国大陆给台湾开了一条“两制台湾方案”的路,意谓着双方都能提出意见再修正调整,这是一个可以思考的机会。
尽管如此,石齐平对此抱持并不乐观和保留的态度,理由是“台湾过去国民党的‘反共’教育,以及民进党的‘仇共’教育,已让台湾绝大多数老百姓心里面筑了一座高墙,不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变化,又不愿意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变化,很难排除心里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