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观察・五|习近平的“坚持”与“反对”

撰文: 泉野
出版:更新:

本周开始,两场重量级外事活动陆续展开。第一场是15日在印尼旅游胜地峇厘岛开幕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第二场是紧随G20之后在泰国曼谷召开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刚刚在中共二十大正式开启第三任期的习近平,将出席这两场外事会议。

第一场会议之所以备受关注,一方面是俄乌冲突之下的冲突动荡与国际格局之变,另一方面是在会议召开前一天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面,这也是拜登上台至今习拜首次面对面会晤。第二场会议习近平也将亲自与会,这也是2018年以来APEC首次举行实体会议。

根据中国官方公布的消息,期间习近平还将与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塞内加尔总统萨勒(Macky Sall)、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Alberto Fernandez)等多国领导人举行双边会见。

二十大结束后,中国外交活动陆续展开。(新华社)

在这两场外事活动之前,中国主场外交已经刮过一阵旋风。二十大闭幕后,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坦桑尼亚总统萨米娅·苏卢胡·哈桑和德国总理朔尔茨接续访华。中国会自我封闭、与世界脱钩吗?一系列的主场外交和外事活动似乎在告诉世界:虽然世界持续动荡,中国经济疲软,但中国还是那个中国,既不会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会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事实上,舆论之所以关注这几场外事活动,是意图从中管窥二十大之后的中国外交将如何展开,中美两个大国将如何管控分歧避免从冷战走向热战,中国将在持续拉锯的俄乌冲突中扮演什么角色,中国将如何在新的政治周期重塑世界格局,其他中小国家是否将不得不面对选边站的难题……

通过习拜会、G20、APEC,外界的这些疑惑会得到解答吗?其实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早在二十大报告中给出答案,习近平有关国际问题上的“坚持”与“反对”,也在报告中写明。接下来的外事活动,只不过是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具体展开。

习近平所做二十大报告,明确了中国方方面面的大政方针。(新华社)

比如二十大报告在总结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时,习近平坦言“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并表示中国“全方位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而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特别是面对外部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一个总原则是,“坚持国家利益为重、国内政治优先,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展示不畏强权的坚定意志,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

而在总结十八大至今的十年时,报告首先强调“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言外之意是,这是过去十年的总基调,也会是未来的基础战略。紧接着,报告也延续过去五年的总结,谈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并坦言“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惟其如此,方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基于对过去五年、过去十年的总结,习近平给出了未来五年中国外交的方向和目标——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高,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习近平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了若干个“坚持”和若干个“反对”。

具体来说,“坚持”包括: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行国际关系民主化;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尊重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2022年10月31日,习近平向越共总书记阮富仲授予友谊勋章。(越通社)

“反对”包括: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反对搞针对特定国家的阵营化和排他性小圈子。

作为五年一次党代会的重要文件,二十大报告明确了中国方方面面的大政方针,外交层面的总基调已经写明,习近平的“坚持”与“反对”也已经很清晰。接下来不管是习近平亲自到场的G20还是APEC,以及其后势必大范围铺展开来的外交活动,都不会脱离二十大报告这一总纲。从这个层面来看,外界对中国的疑惑与担忧,包括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的起起落落,只是基于诸多“现象”的刺激,更关键的“本质”,还是要回到二十大报告本身,以及透过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深层逻辑,才能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