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观察・一 |落实“发展是第一要务”迫在眉睫

撰文: 泉野
出版:更新:

备受关注的中共二十大已经结束,但外界的疑虑与担忧不仅并未减轻,反倒随着习近平开启第三任期以及高层人事的落定更加忧心忡忡,股市震荡、外资撤离、润学流行就是此一情绪的具体呈现。习近平带领的中国共产党,究竟会将中国这一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带向何方?已经崛起并深度影响世界的中国又会给动荡中的国际社会造成怎样的冲击与影响?全世界都在等待一个答案。

不消说,虽然习近平三万余字的二十大报告重申了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正式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本质,国家统计局10月24日公布的第三季度经济数据明显好于预期,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的第三个年头,在人们看不到因时因势调整防疫政策之际,个体层面的预期和信心确实很难提振。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时下最为迫切的是,任尔东西南北风,务必将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落到实处。

在二十大之前,外界就在猜测今次报告中会否不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再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虽然事后证明这不过是杞人忧天,但之所以有此猜测,也说明自上海疫情爆发以来,人们对讲政治压倒讲经济、讲科学的担忧在持续累加。上海静默封控之际,《香港01》在《大疫撕裂中国 重建两大基本共识到了最危急时刻》就曾呼吁,被大疫撕裂的中国,亟需重建改革开放以来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两大基本共识:中国不可能与世界脱钩、走向“闭关锁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放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乃至社会层面的冲击与影响,还在继续。(新华社)

上海疫情至今已经半年时间,期间高层与官方主流媒体不断在强调“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但外界的担忧并没有消解。二十大之后,随着高层人事落定,要想稳预期、稳信心,唯有真正落实“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条路可走,再多言之凿凿的喊话,在民众迫在眉睫的经济压力面前、在各方对中国经济发展本就已陷入悲观预期面前,都将沦为空谈。

人们常说,“大发展小问题,小发展大问题,不发展全是问题”,这不仅是被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了的,也是上海疫情以来很多人的切身感受。在二十大报告中,既总结了过去十年的问题,也呈明了接下来面对的挑战,包括: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民众在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唯有通过不断的发展。包括二十大报告空前强调国家安全,要求“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也只有经济增长,才能夯实应对种种风险的物质技术基础。

同样是在二十大报告中,特别提到了“七个坚持”,也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前三个坚持,也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1987年11月1日就提出并确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邓小平改革开放区别于戈尔巴乔夫改革并取得成功的“四梁八柱”。今次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础上又再增加“四个坚持”,可见习近平时代改革开放的实践逻辑依然在邓小平的延长线上,只要“四梁八柱”不动摇,中国改革开放就能避免颠覆性错误。

邓小平南巡时曾强调“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央视网)

二十大之后,习近平带领新一届常委考察延安,瞻仰了中共七大会址、毛泽东旧居等,宣誓了新的赶考路上的初心与使命,紧随其后,一系列的外访活动也密集展开。一切似乎都在回归正常轨道,但被疫情改变的生活却再也无法回到疫情前的状态。对中国来说,这是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入中低速发展必然需要经历的成长的烦恼,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避不开的阵痛,疫情这一外部因素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但就像我们一直强调的,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守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底线,只要将“发展是第一要务”落到实处,中国未来仍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