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掩饰“战火” 蔡英文带领台湾走向战争新前线?

撰文: 张钧凯
出版:更新:

10月25日,是充满历史意义的台湾光复纪念日,77年前的这一天,台湾正式脱离日本殖民统治,复归中国。今(2022)年这个重要的历史时节,蔡英文政府选择的“纪念”方式,是和美国联合举办第11届“世界民主运动”全球大会,包括2021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雷沙(Maria Ressa,台湾译作瑞萨),以及目前旅英的香港前立法会议员罗冠聪等人赴台与会。

一场抗中反俄的取暖大会?

这场“民主盛事”原来宣称将有来自70余国、300多名“政要专家”与会,具体情况在实际举行时变成200多位“民主运动人士”,而蔡英文的说法则是“数百位民主运动人士、专家、国会议员及赞助者”。除了与会者的人数和背景令外界摸不着头绪之外,关于大会主题也有两种版本,一是“主张民主未来:新前线的团结之声”,另一则是“主导民主未来:为新领域团结发声”。

尽管如此,上台发言者倒是“有志一同”,把矛头都对向了二十大会议甫闭幕的北京。蔡英文指俄乌战争证明“威权政权将不惜一切实现其扩张主义”,并联系到台湾身上,称“台湾人民对于这样的侵扰再熟悉不过”,“台湾面对来自中国日益升高的威胁”。主张台美建交、“中医”改名“台医”的立法院长游锡堃说,“台湾现在正处于捍卫民主生活方式的前线”。罗冠聪批评,中共政权正在向普丁(Vladimir Putin)看齐,“这对民主是非常大的威胁”。

从他们的发言来看,这场“民主大会”的真实主题应是“抗中反俄、挺乌保台”。美国共和党前亚太区主席方恩格(Ross Feingold)撰文揭露了这场大会的真正性质,他认为这是一场“相对不为人知的取暖派对”,“类似于台湾在许多无法参加的国际论坛中,于场外间隙举办的取暖活动。”

民主大会体现的是美国意志

事实上,启动于1999年的“世界民主运动”全球大会,主办单位和秘书处都是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本届在台湾举办,主办单位再加挂“台湾民主基金会”(TFD)。至于美台这两个机构之间的关系,台湾世新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退休教授黄德北告诉《香港01》记者,“从1990年代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以来,美国国国院就透过各种方式施压,要求各国都要成立类似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的组织,使美国可以借着这样的建置将许多国家更紧密的扣联起来,成为美国推动其外交政策的另一项工具”。

黄德北进一步剖析,“台湾的民主基金会就是在这样的要求下成立的,它的董事长是立法院长游锡堃,副董事长是外交部长吴钊燮,预算是由外交部编列。”关键之处在于,平常各国的民主基金会会举办一些民主研究与宣传的活动,但有事时就会依照美国的号令,“要我咬谁就咬谁,要咬几分就几分”。他还强调,“这样的世界民主运动大会,我们是要坚决反对的!”

3月29日蔡英文(右)在总统府接见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执行长威尔逊(左),盼望强化全民动员防卫。(台湾总统府)

在此隐藏其后的脉络之下,美台连续三天在台北召开的民主大会,台下坐着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前后任执行长格什曼(Carl Gershman,台湾译作葛胥曼)与威尔逊(Damon Wilson,台湾译作威尔森),该活动究竟代表谁人的意志,已不言而喻。更何况威尔逊今(2022)年3月访台时,在记者会上更是毫不避讳地表示,“将与台湾加强在乌克兰冲突中的合作”,“乌克兰现在有强大抵抗能力,正是因为公民社会高度投入”;他还转述了蔡英文的说法,两人讨论如何动员公民、强化社会韧性,“一般人也可以做很了不起的事情,也可以是国家防卫很重要的面向”。

换句话说,美方真正在意的是,台湾如何整备化身为台海的“乌克兰”,在公民社会高度投入下,展现“强大的抵抗能力”。这段时间以来,美方时不时有政要抵台,在“民主盟友”的外衣下,要求台湾强化“不对称作战”能力,甚至露骨地提出“不分男女全民皆兵”的“建议”。而台湾确实也在贯彻美方“关切”的兵役年限延长问题,民间则是民粹政客和商人合作下不断鼓吹组织“乡勇”保台。

民主是台湾的无敌保命符?

在中美陷入战略对抗之际,拜登(Joe Biden)政府去(2021)年罕见地召开了全球首次民主峰会(The Summit for Democracy),除了拉拢“民主盟友”与北京针锋相对的唯一作用之外,美国内部的民主失能和失灵问题非但未能得到解决,撕裂和对立反而益发严重。

台湾民间团体组成的“两岸和平发展论坛”,10月25日在“世界民主运动”全球大会台北会场前抗议,呼吁台湾应该清醒的抵制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的迷魂汤,不要自迷迷人、误人误己。(两岸和平发展论坛提供)

再往前追溯,世界范围内还有个“世界自由民主联盟”,其前身即成立于1967年的“世界反共联盟”(简称“世盟”)。而“世盟”的组成基础,则来自于1954年台湾蒋介石、韩国李承晚等人共同倡议的“亚洲人民反共联盟”(简称“亚盟”)。从历史就能看出一条线索,在美国的幕后支持下,大张旗鼓扬起“民主”旗帜,往往真实目的并不在于“民主”,而是对抗性质的“反共”。这条延续自冷战以来的老路,至今换汤不换药,从“反共”变成“反俄”、“抗中”、“对抗威权主义”云云,至于谁是“民主”、谁又是“民主”之敌,当然是美国说了算。

台湾方面不是没有人从历史的经验之中看出教训。比如由多个民间团体组成的“两岸和平发展论坛”,他们在“世界民主运动”全球大会开幕前一天的10月24日发出新闻稿,细数近来台湾民众被迫吃下来自美国的“莱猪”和“莱牛”,青年要服更长的兵役,台湾要买更多的美制武器,把自己打造为巨大“军火库”等处境,无不是由于“骄傲的美国”经常摆出“单边主义”的高姿态发号施令。

“两岸和平发展论坛”谴责,美国展现出来的“战争哲学”,说明美国只不过是使用文明手段的新野蛮主义的“民主帝国”。然而,这类值得进一步理性反思的声音,在看似多元的台湾社会,却往往被贴上一张“统派”标签之后,便面临边缘化和被拒斥的结果。

美国希望在台湾复制乌克兰经验的“世界民主运动”大会,遇上了主张以“和平发展道路”推行“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共二十大会议,两种理念和做法的较劲拉扯,确实在地缘政治上体现在身处板块碰撞前沿的台湾身上。但“民主”意识形态真是台湾的无敌“保命符”?真能将自己打造为无坚不摧的铜墙铁壁?无惧蔡英文政府和美国借由操弄“台湾牌”带领台湾走向战争“新前线”?台湾其实并非毫无选择的空间,要反战避战、还是要引战备战,这个问题的急迫感,越来越需要台湾做出直面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