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生看共青团:加入能帮助就业 更关乎红色江山|京港青年有话说

撰文: 外部来稿(国际)
出版:更新:

《香港01》“京港青年有话说”系列,以在北京求学的香港与内地青年视角,向读者分享他们在内地生活的见闻和感受,以及他们的观察和思考。本文作者是在北京某大学就读的香港学生。

在内地上大学的话,你经常会听到一个叫“团委”的组织,这表面上是跟香港学生毫无关系的组织,即便是读了好几年你基本上也不会参与他们的活动,但是在大一那年,笔者却因为不知道团委的全称因此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港生操办活动写错团委全称 全校至“出事”才发现

懵懂无知的我当时在协助学校搞一个校内的大型运动赛事,而参赛的院系都需要按要求缴报名费。在我的学校,一般是由院系通过“内部支付”将这笔报名费提交给团委而不是学生会(也就是不会经过我手),这是因为原则上学生会还有各类运动社团不应该拥有自己的“小金库”,团委跟学生会的关系类似于党(决策)和政府(执行)的关系。等收完报名费后,就由团委陆陆续续发给学生会或对应的运动社团,由他们来支付场地与裁判等费用。

共青团旗。(视觉中国)

尽管笔者战战兢兢地在协调各方面的联络工作,但还是在联系各院系让他们提交内部支付单的环节上栽了跟头,因为笔者只知道是交给团委,支票擡头就让负责人门填写“XX大学共青团委员会”,后来收到各院系“支付失败”的反馈,一时间,院系怨声载道。笔者才发现自己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香港人对党、团制度实在是一无所知,以至于在关键时刻“卡BUG”,所以后来找老师和同学给自己恶补了一些基础知识。

所谓团委,其实就是共青团委员会的缩写。假设你在XX大学学习,那大学里面就必然有一个共青团XX大学委员会。而共青团的全写,其实就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因此校内的全称理应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XX大学委员会。但话说回来各个院系老师们一般都是老党员了当初也没质疑过我,到底是太过相信我呢?还是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呢?实在是耐人寻味,不过他们也没想过大型活动的负责人会是一名香港学生吧?

团员身份关乎“红色江山” 更能助就业抗“内卷”?

假若你入读的是一间优秀的内地大学,你身边同学里的党员占比一般不高,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团员。你如果亲自去问他们为什么入团的话,他们会表示中学的时候品学兼优的话基本上都会被推荐成为团员。“一般是从班干部开始推荐,之后就是推荐成绩好的,被推荐也没什么理由拒绝,反正不转正(转成党员)的话,老了也就是到了28岁就不是团员了。”而按照规定入团的程序,“具备了入团条件的青年首先应当向团组织陈述入团要求和愿望,向团支部提出申请,认真地、实事求是地填写入团志愿书,由两名团员作入团介绍人,认真听取介绍人说明团章,经支部委员会审查,提交支部大会讨论通过,经上级批准后,申请入团的青年正式成为共青团员。”

有学生直言,在“内卷”化的时代,“团跟党的身份确实能为我们增加竞争力”。(美联社/资料图片)

一般是中学时期入团,需要把申请书提交给班主任,由两名推荐你的团员一般是你的同学或者学长姐,经过审批就可以成为团员了。内地青年选择入团普遍有两种心态,一是认为自己得到了一种承认、荣耀,二是真的希望通过这种去建设祖国,三是默认这是入党的必由之路。

有内地同学告诉笔者:“身边这些优秀的同学都是团员的情况下,团员身份就是一种认可。而且现在‘内卷’(内部竞争)激烈,团跟党的身份确实能为我们增加竞争力。”引用习近平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原文来说就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共青团是突击队,少先队是预备队。入队、入团、入党,是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培养和发展青年党员,特别是要注重从优秀共青团员中培养和发展党员,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所以从某个方面能看作是一种Student of the Year等香港本地中学的奖励,不过它能为你的就业发展提供比较明显的作用就是了,这对国家来说也是吸纳青年人才的不二法门。

求职要看党员证 功利入党成风 入团是“预备班”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功利入党”这个话题了,中共及内地青年其实也经常讨论它,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上也会经常提及它。刚才提到了一般是要在入团之后才入党,此外,其实在内地担任很多职位确实需要党员的身份,因此每逢求职季都会看到“最近好烦!都快毕业了发现全要求党员!我哪还来得及入党”等类似的怨言。而当党员成为了一种“硬通货”的时候,其实也确实很难证明自己不是“功利入党”,因此在我这个外人看来确实是信任方面的悖论。

共青团委举办不少义工活动。(视觉中国)

香港人不懂的“团委” 有政治、教育 也有生活

在具体定义方面,团委乃“内地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学校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共青团成立100周年谈话期间,习主席还明确提及他希望共青团能够完成“坚持为党育人,始终成为引领中国青年思想进步的政治学校”、“自觉担当尽责,始终成为组织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先锋力量”、“心系广大青年,始终成为党联系青年最为牢固的桥梁纽带”、“勇于自我革命,始终成为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组织。”这四大目标。在香港的读者可能不太习惯这种内地的语言,简而言之就是要负责教育青年政治思想、要通过倾听等方式关怀青年并且为他们解决问题、要不断改进并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等。

团委的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在脱贫攻坚战场摸爬滚打,在科技攻关岗位奋力攀登,在抢险救灾前线冲锋陷阵,在疫情防控一线披甲出征,在奥运竞技赛场奋勇争先,在保卫祖国哨位威武守护”还有关爱后辈、社区服务等实践机遇。

同学里的团员就曾表示:“我曾参加过筹办儿童服务站,帮助解决社区双职工家庭的子女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问题,毕竟小朋友4点下学,但家长6点才下班。我也帮忙打造过青年活动中心,主要是希望为当地高新区的青年提供一个聚集场所,可以在这里读书、娱乐、交友。

前不久还组织了一次“返家乡”活动,召集籍贯为当地的大学生,包括那些在外省读书的学生,带领他们参观自己家乡的各种城市规划馆(笔者注:内地负责宣传和教育的重要阵地,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城市建设的沧桑钜变以及城市发展成果与总体趋向),为他们讲解当地城市的未来规划,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去吸引当地青年在毕业后可以返乡工作。另一名留学生则告诉笔者自己参加了团委组织的“冬奥志愿者集结活动”,笔者愣了一下,他接著说“不是团员也可以参加啊!”团委的同学也告诉笔者:“你不是也参加过教小朋友英文的活动吗!它们都和团委息息相关,由有团委的审核、拨款。”只是笔者等“团外势力”不会很清楚决策的具体过程而已。

内地学生从基础教育开始就会接触“政治课”。(网上图片)

长期受西方思想熏陶 不习惯“政治课堂”

团委还为内地青年提供许多“政治课堂”,这自然是香港人会觉得突兀的一个点。例如于2018年3月初开始在各个团支部内全面实施的“青年大学习”行动,可以视作一个网上学习App,构建了“导学、讲学、研学、比学、践学和督学六位一体的学习体系”;还有于2019年1月1日正式上线中央宣传部的“学习强国”网上学习平台,该平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大国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全党大学习的“有力抓手”。

有学生曾评价过:“(这些网上政治学习平台)使思政课更具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不失为结合互联网资讯平台特别是移动平台打造资讯化多管道教学的一大尝试。”自然,团委也会举办定期的实体讲座、研讨会等,长期受到西方思想薰陶的我们会相对不习惯这种方式。

当然,鉴于笔者不是团员,所以只能尽力描述一个港生眼中的团委到底是怎样的存在,希望大家能通过这篇文章对团委有一个非常基础的印象。

编按:本文标题及副标题为编辑所加,原题为《谈谈港人不熟悉的“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