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来自无雪之城的看客:在京港生疫下亲历“东方的浪漫”

撰文: 陈进安
出版:更新:

北京冬奥2月4日在浪漫唯美、贯穿全场的“雪花”元素中拉开帷幕,为全球观众绘就恢宏壮美的视听盛宴。
这些日子来,各国运动员在朔风凛冽下挥汗,也为世人带来无限话题。只是与过往有别,今届因应新冠疫情,亲临参与成为奢侈,尤其在未通关下,香港市民基本上只能透过电视、网络体验,缺乏现场感。
有见及此,《香港01》近日访问了3名身处北京的香港学生,冀从他们的视角,了解纯粹的银幕中所感受不到的各种冬奥事宜,为活动留下另类印记。

从小细节感受到三颗“心”

在内地,冬奥会的热度高涨,网络上关于冬奥会的报道触目皆是。2月11日晚,短道速滑比赛在首都体育馆展开,得益于市统战部及北京高校香港学生联合会(京港联)所提供的宝贵机会,部份在京的香港学生和青年得以到现场感受冬奥。

虽然之前也一直有关注冬奥会比赛,但在清华大学学生、京港联学联会执委陈瑞清(Caroline)看来,现场和其他观众一起为运动员加油打气的激动心情,仍是此前在电视机前无法体会到的,她籍此深刻感受到了短道速滑比赛的刺激,领略到冰雪运动的魅力。观赛活动的安排方面,她赞赏十分贴心、周到,为了保障出行安全和入场秩序,冬奥会观众需要先前往集合点集合,随后统一坐大巴前往比赛场地。在集合点,他们领取到了门票和冬奥会随身包、餐包,在进入场馆后还领取到了印有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的小旗,可以说处处感受到主办方的贴心。

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现在英国伦敦大学读研究生的京港联菁英汇执行主席吴紫羽(Crystal),现时只能在北京上网课,自冬奥开幕的每一天,她就按照赛程表守在电视机前面看比赛,基本一场没落下。在11日当晚,她除看到了运动健儿们拼尽全力,比出风采外,也从许多小细节感受到了三颗心,即贴心,暖心和热心。

她解释,贴心表现在到了集合场地给每人发了票和冬奥包里面有N95口罩、酒精湿纸巾、垃圾袋和暖宝宝,因为食品不能带进场馆,主办方贴心地为大家准备了面包等干粮在发车前吃,而虽然集合地点离场馆很远且正值晚高峰,但却因为道路上规划出了冬奥线而没有出现堵车。而暖心表现在现场观众都超级热情,不管是不是中国队都加油鼓劲,即便香港运动员和中国队女子选手没进决赛,但比赛很精彩现场观众都在疯狂呐喊助威,“加油!好样的”此起彼伏。最后热心则表现在由于管控,他们落车的地方离首都体育馆走路需要1公里多,但是每隔20米就有一个志愿者拿著指示牌,热情洋溢地跟他们说:“晚上好!欢迎来首都体育馆!观赛愉快!为中国队加油!”

同样出席了活动的北京语言大学学生、京港联学联会执委曾冰儿(Vicky)亦深表认同,她表示,作为在京港生,能够在现场亲身体验冬奥会是其一直所期待的,故自己非常兴奋可以以第一视角亲临现场观看冬奥会比赛,并买到冰墩墩和“雪容融”(北京冬季残奥会吉祥物)的冬奥会纪念品。而志愿者们热情友好也令其印象深刻,即便那天北京晚上的气温非常低,志愿者们也一直热情地挥手微笑,让她很是感动。

防疫、观赛两不误 为中港代表队成员并坐感动

今届冬奥正值新冠疫情期间举行,当局为了应对也推出各种措施。据出席观赛的港生介绍,冬奥会对于观众的健康有着严格的要求,前期的报名要求是必须完成三针疫苗注射,并且自1月3日起不允许出京,而观赛前14天至观赛后7天,每天早晚两次在群组报体温。

北京冬奥防疫严谨。(中新社)

同时,观众赛前96小时内要求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观赛后的第3天和第7天也要求前往检测地点进行核酸检测。此外,当天远端集合发车一同前往首都体育馆时,要全程佩戴N95口罩,并且与闭环人员零接触;两次观赛也需间隔7天以上等。Caroline表示,比赛进行时,志愿者们会全程提醒佩戴好口罩在场馆内也不允许进食,因此对于参与过程的安全措施还是比较放心的。

既然能安心投入,港生们也得以把关注重心放到活动本身,对她们而言,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事或物也是相去天渊。例如,Crystal表示,令其印象深刻的就是观众们购买纪念品的热情,当时纪念品商店排队人山人海,每个人的篮筐内都是满满当当的冬奥周边,甚至有些人直接清空了货架,让她不禁感慨“冰墩墩才是现在的顶流啊”。

冰墩墩销情火爆。(视觉中国)

Vicky和Caroline则对焦现场,前者表示,不管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的队伍,其顽强拼搏的精神都让现场气氛逐渐高涨,观众们挥舞旗帜向运动员们加油助威让自己非常有参与度,而最后的颁奖仪式也让人为之动容,认为这种顽强拼搏的奥运精神和现场观众为运动员们加油呐喊的氛围,是其这次观看比赛最大的收获。后者则表示,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看到了中港代表队的成员在场馆中坐在一起,并将中国国旗和香港区旗摆放在了一起的一幕,这让她十分感动。

“大爱”态度占据主流 昐中港体育发展加深交流

21岁的短道速滑港将朱定文今届作个人冬季奥运处子战,由于从小在东北接受训练,他一口流利的东北话令人留下深刻印象,惜在男子短道速滑500米资格赛出局。

Crystal表示,在观赛前就得知了有来自同乡的选手,他们内心激动且对他抱有很高的期待。虽然与别的选手实力稍有相差,最终惜败未能晋级决赛,但朱仍然比出了奥运精神,不抛弃不放弃努力完赛,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他生在一个无雪之城,通过不懈的努力创造机会训练,能站上冬奥的赛场就是好样的”。

朱定文出战个人首届冬奥。(Getty Images)

Vicky亦称,特区政府驻京办的推文中也采访介绍了朱定文,虽然朱曾在受训时不幸受重伤,但是依旧靠自己顽强的毅力入选了冬奥会名单,令她印象深刻,“能够在今届冬奥会踏上五环舞台,就是一种绝对的认可和荣耀”。而谈起中港两地的体育发展,Caroline认为,今后两地也应多多取长补短,加深两地在运动员培训、场地支持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另一方面,是次冬奥期间,出现部份网民对运动员进行言论攻击、讽刺侮辱等现象,当中入籍选手朱易及谷爱凌被指遭到差别待遇尤受香港网民关注。那么,据身处第一线的她们观察,又是怎样一番光景呢?

对此,Crystal表示,现场观众对所有的运动健儿送上了加油助威,并没有因为是对手就吝啬大家的呐喊,充分体现了比赛第二、友谊第一;网民偏激极端的言辞固然存在,但这也是极少数的,她们都很能理解比赛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不是每一个选手都能在场上百分百保持自己的最佳状态,而大部分网民对运动员都是抱有无限的敬佩和包容的态度,这也可以从网民们对羽生结弦,俄罗斯花滑队“三娃”等外国选手的关注和支持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都是充满无国界的大爱的”。

Caroline亦认为,网民在对运动员的背景不了解的情况下有误会产生是十分正常的,但在未知全貌的情况下对运动员进行言论攻击和讽刺侮辱无疑是错误的行为,“我们还是需要理性地看待网络上的信息,兼听则明”。

冀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名片”

今次是中国继2008北京奥运后再办奥运赛事,北京也就此作为双奥之城。相互理解是奥林匹克精神之一,因此大型盛事被认为能作为窗口让港人了解当代中国发展,甚至促进融合。北京奥运当年,不少港人反应热烈,在港举行火炬传送亦夹道观摩、喝采。然而,因应疫情和国际大环境,部份舆论认为今次北京冬奥相比08年有所“失色”,在香港掀起的涟漪未如当年。

对此,Vicky认为,因为疫情等原因,冬奥期间采取闭环管理的形式,尽可能减少交接感染的可能,所以有些活动的举办受到一定的限制是必然的,但作为东道主,将民众的健康安全放在首位是必然的,能够在国际疫情严峻的环境下顺利举办冬奥会,可充分体现出大国担当。

Crystal则表示,冬奥会与夏季奥运会没有可比性,群众对冬奥会、冬残奥会以及冰雪运动的关注度相比较会低很多,惟这届冬奥会在世界上仍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好评,就像开幕式时,她看到伦敦大学同学们在朋友圈“洗版”,纷纷表示这种“东方的浪漫”激发了他们思乡和爱国之情;生活在别的国家的华人好友也表示冰墩墩、雪容融在海外也非常火爆,甚至被做成了NFT(非同质化代币),大家也都举办一系列的活动想积极的参加到冬奥中来,“虽然确实身处疫情,但中国已经最大可能的降低了影响,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最后谈起对今届冬奥结束后的期望,Crystal提到三点,一是提高民众对冰雪运动的认识和参与度,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冰雪运动中来;二是促进民族的团结以及地域的融合,比如让生活在无雪之城的香港人都来内地体验冰雪运动感受内地文化;三是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魅力”,展示“中国名片”,更是展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负责任大国的崭新形象。

Caroline亦表示,希望能让全世界的人民认识到中国近十多年来的迅速发展与进步,建构出科技强国的国家形象,并在未来能够吸引更多港人来内地旅游、发展。Vicky则认为,期望能够让世界参与进来,提高国际影响度,哪怕偶尔有些许不好的声音,中国依旧会用包容的心态继续提高国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