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港生:冻水冲凉要畀钱 内地生识与红线斗智|京港青年有话说

撰文: 外部来稿(国际)
出版:更新:

《香港01》即日起推出“京港青年有话说”系列,以在北京求学的香港与内地青年视角,向读者分享他们在内地生活的见闻和感受,以及他们的观察和思考。本文是第一篇,作者是在北京某大学就读的香港学生。

“查寝”似游击战 学校宿舍“无私隐”?

连日通宵达旦,终于熬过期中考,正在补觉之际,门外却突然传来敲门声,随后就是“查房啦,查房啦!”的叫喊声。看来宿舍阿姨又在一大早上就拿著万能钥匙冲进了我的宿舍偷袭。

“宿舍里的衣服怎么这么乱?插座上怎么那么多插头?宿舍里怎么还有热水壶,著火了怎么办,这里是集体宿舍,我先没收了哈,你这里太乱了,明天我再来检查哈!”。

一气呵成的狮吼功让笔者连起床气都没来得及发泄,刚想说一句“您老怎么偏要在周末7点查房?”就发现阿姨宛如《功夫》里的包租婆一般夺门而去,去寻觅下一位受害者了,深得毛泽东《论游击战》“敌疲我扰”的精髓。为什么可以这样做呢?在香港人看来这难道不是侵犯同学私隐的行为吗,不,在内地“查房无可厚非,因为学校宿舍的产权归学校所有,宿管阿姨是学校任命的管理员,在查房行为上代表学校行使权利。”

内地宿舍“查寝”文化,港生直言并不习惯,甚至引起私隐上的疑虑。(网上图片)

说的头头是道,对我等港生而言最初的几次“突击行动”自然是文化的冲击,正所谓入乡随俗,一眨眼,你就习惯了。话说回来,住房的费用也是一年1000元(人民币.下同),倒是一个宿舍4个人,基本上跟免费差不多了。

2015年来的时候还是觉得北京物价非常便宜的,现在贵了些。校内的食堂还会享有一定补贴,吃外卖一般就20至30元一餐,食堂一般是10至20元,校园一般比较大,发型屋、超市、花店、便利店应有尽有,共用单车随处摆,扫个QR Code就能随便走,下个楼就是教室了,确实很方便。所以说受不了宿舍阿姨的话可以到校外住,就是贵还有可能不能压秒起床。

冲凉要“飞奔抢位” 晚11时后挑灯夜读

早上8点上课,7点差不多就要滚下床,学分多的话一般从早上到晚,下课就21点半,某些老师缺乏同理心,还会拖堂拖到22点钟以后。我欲飞奔回宿舍抢占澡堂的一席之地(是的,并不是一人一个浴室),讵料前面上有壮汉10余人,只能苦苦等待,与他们坦诚相对。

内地北方大学澡堂多为开放式,大家要赤裸相见。(澎湃新闻)

放眼四周,有些澡位有澡帘,有些则没有,追本溯源,这是因为学校体谅笔者那般的南方同学普遍比较娇羞,扭扭捏捏地不愿暴露自己的肉体,于是以私隐为名为他们设置澡帘;可北方的同学以不卫生为理由却又要拆卸澡帘,似乎都占理,偶尔还会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在大学的网络讨论区上针锋相对。校方深感众口难调,左右为难,不得不得效法利维坦,以至于澡帘是否被拆,全看同学造化。

笔者虽香港人,但毕竟已在北京上学6年有余,对此也早已麻木,说到底在房间更衣时若被宿舍阿姨入侵,也只能自认倒楣。话说回来,澡位有限,一层楼只有12个,同学们插上澡卡按水量消费,22点半以后就再无热水,排著排著,发现自己也只能洗冷水澡,有苦说不出。最近延长到近23时,心里自然只有感恩。

但解决了热水问题,23时还要停电,你只能挑灯夜读。但是,由于你有3位随机分配室友,分分钟可能会匹配到天天透过视像通话约会、组团畅玩英雄联盟或者“吃鸡”(其实是“和平精英”)的极品,又或者是在房间背考试要默写《封建论》的好学分子,说到背古文这个,可我们的专业明明国际关系,大概也不能说完全没关系吧,尴尬的社科就是什么都要学。

室友组团打机 通宵读书无处去

综上,如果你的室友都安安静静,那么只能感谢室友的不杀之恩。万一他们如上述那般比较热爱生活,你难免发现自己的宿舍居然容不下自己。百般无奈,我也只能下楼找个位置自习,却又难比登天,而教室均已关闭,便利店只有寥寥数席。

内地大学宿舍里,组团打游戏很常见。(网上图片)

有果必有因,有传曾有学生在教室激战一晚上被当场抓包,人证物证俱在,遂以安全为由关闭通宵自习之场所。内地强调校内自给自足,表面上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却容不下数张自习台,妙哉!常言道适者生存,我也只能强迫自己回宿舍习惯吵闹。

回到宿舍,刚刚还在背书的那位室友已将长文倒背如流,而北漂的我没有背书的习惯,只能死记硬背、将勤补拙,提前一周的结果,居然不如别人一两个小时的记忆术。香港本地的朋友会安慰我说:“没关系,他们是每天背书的应试教育,可香港是西式教育,胜在有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你看他们也没几个诺贝尔奖得主。”

内地生非一味服从:网络防火墙“隔的不是知识分子”

可慢慢地、慢慢地你会发现,所谓内地学生是只会服从上级的“考试机器”,只不过是一个善意的谎言。日常生活中,他们照样对某些上级政策嗤之以鼻,用各种具有创意的方式阴阳怪气和阳奉阴违,而且也机智地知道被制裁的“红线”在哪里;你说他们没有国际视野吧?以北京某顶级内地高校为例,在为国际双学位项目参与者提供生活费之上奖学金的之余,合作的院校都是东京大学、首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其他国家的一流大学。

作者认为,内地的大学生其实并非“考试机器”,他们照样对某些上级政策嗤之以鼻。(网上图片)

而在社科领域,翻墙似乎是必备技能,在讨论区的教学帖上资讯科技部门甚至开过玩笑说:“嘘!自己偷著翻”。你问他们翻墙不犯法?他们正气凛然地回应:“这墙隔的又不是知识分子!”

港澳生“获优待” 但身体水土不服

我要跟他们同台竞争,奈何学校规定绩点拿3.52(满分4.0)以上的只有不到40%的同学,内地学生要留学继续升读研究生(“保研”)还要3.6或者3.7,大学一年级就有一堆同学实习,而且因为僧多粥少,不读个研究生还找不到什么体面的工作,结果导致学历贬值,内地称之为“内卷”。

不过在很多内地人看来,他们会觉得港澳台能享受许多优待,以刚才提到的“保研”为例,港澳台学生都有门槛上的优惠,当初升读内地高校亦如是,于是内地人就经常抱怨:“一等赵家生,二等留学生,三等港澳台,四等自己人”,虽说每个省的高考难度都不太一样,有天渊之别,也难怪人家抱怨。

说到抱怨,港生经常抱怨这里的杨絮满天飞,而且冬天的寒风刺骨,不过跟香港的湿冷迥异,一般所以多穿几件衣服就可以了。还有一个好消息,北京这边的空气情况已经比以前好多了,毕竟15年前后经常有雾霾以及沙尘暴。但至今南方人在北京待久了还是很容易得冷空气过敏和鼻窦炎之类的,身边严重点的话眼都睁不开。北京学生看病打一折几乎不用钱,可是谁会想受难呢!

住了那么久还是有点不习惯啊!

编按:本文标题及副标题为编辑所加,原题为《港生在北京读书的直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