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上京.一|香港深层次问题待解 22.6万人住㓥房谁失责?
李家超5月8日当选香港第六任行政长官人选,5月28日起程访京,接受中央任命他为第六任行政长官,两地不少民众期望他能治理好香港,更关心他当选后能否提早通关,发展好粤港澳大湾区。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讲席教授、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近日接受官媒《中国日报》和《侠客岛》访问,评论李家超当选对香港的影响,也谈及香港问题、大湾区发展等议题。本文结合郑永年、两地专家、学者等对香港和大湾区问题的看法,对人们思考香港未来发展提供一种可能的路径。
此为系列文章第一篇。
回归以来,香港根本问题在政治还是民生,多年来持续引起香港和内地民众议论。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25年来,香港经历亚洲金融风暴、SARS(沙士)、占中、反修例风波等多个挑战,经济民生“老大难”的深层次问题也未有得到解决,香港政府在治理上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港府近年希望以《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及“明日大屿”等长远发展计划,增加土地供应,解决房屋问题。不过远水不救近火,近年香港发生移民潮,香港不少人才资金外流,影响香港人口结构,也代表港人以成本高的“移民”方法,在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中表达对政府的不信任。
李家超要团结和带领740万香港居民,同为香港开新篇,让香港市民真心朝向政府、香港和国家,政府有必要深入了解香港问题的本质和原因,并探索解决方案。当中,最关键的问题是:“为何25年来,香港特区政府都没能解决香港问题?”
中央关心香港事务是“宪法责任”
中央政府多年来关心香港发展,希望特区政府团结带领香港各界继续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国家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一条设立,而《基本法》第十二条、第四十三条也表明香港政府治理香港时,要对香港和中央政府负责。中央关心香港事务,正是宪制责任。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去年12月20日《“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也提到,“宪法和基本法赋予中央政府建立和发展香港特别行政区民主制度的宪制权力和责任;宪法和基本法共同构成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宪制基础,赋予中央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既包括中央直接行使的权力,也包括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实行高度自治以及对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的监督权。”
而行政长官就职宣誓誓言中,“尽忠职守,遵守法律,廉洁奉公,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服务,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负责”,也表明对香港和中央政府负责是行政长官服务香港的必要前提。
以上规定可理解为,如果香港政府没能依照《基本法》和香港法律行使职权,维护法治,依法保障人权和自由,团结带领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那么香港政府不只是对香港市民失责,也是对中央政府失责。
深层次问题待解 韩正:总要开始解决
早在2002年1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港时,已经谈及香港经济问题,指香港面临的挑战是多年来“繁荣累积了泡沫”,但香港有“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比较高效率的公务员,还有优秀企管人才,与世界有广泛联系,他认为“香港的事可以靠香港自己解决”。
朱镕基20年前表示对香港未来寄予厚望:
香港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总是以有香港而自豪,我就不相信香港搞不好。如果香港搞不好,不单你们有责任,我们也有责任,香港回归祖国,在我们的手里搞坏了,那我们岂不成了民族罪人?不会的。
2005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已经指出香港有“深层次矛盾”。温家宝2010年在全国人大闭幕后的记者会中警告,香港正面临五个深层次矛盾:如何发挥已有的优势,继续保持和发展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的地位;如何结合香港的特点发展优势产业;如何利用香港毗邻内地的优势,加强香港与珠三角的联系;如何让香港人民包容共济、凝聚共识、团结一致,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如何改善民生;如何发展教育。
温家宝于2011年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提及,香港要有一个长远的、科学的发展规划;要重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要努力改善民生。2011年温家宝也要求香港,解决社会深层次矛盾,特别要求港府和时任特首曾荫权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著力改善民生;抓紧谋画未来发展,为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打下基础。
中央政府近年也非常关注香港住屋问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港澳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韩正曾在去年表示,香港住屋问题有香港的历史和发展过程,解决这个问题难度是很大,但是总要有解决开始的时候,如果一直没有形成共识、也没有办法,最后损害是全港的利益。言论反映中央非常关注香港住屋问题,也希望香港政府能够好好改善住房问题。
港府失政、施政不彰 香港仍有22.6万人住㓥房
香港政府在2017年施政报告提到“房屋、医疗、福利服务等民生事务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报告指,“在众多民生议题中,房屋问题是最严峻、最棘手、最复杂的,但同时却是市民最期望现届政府能以创新思维,大刀阔斧可解决的问题。今日房屋供不应求、楼价飙升、既有外围的因素,也有种种内部成因。本届政府有决心并会尽最大努力去扭转这局面。”
政府在2018年的施政报告也提到,“医疗是市民仅次于房屋最关注的民生议题”。香港大学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学系荣休教授周永新去年曾经发文表示,香港公认的深层次问题主要包括:市民住屋困难、室内空间狭小;人口老化严重、市民退休生活得不到保障;工人收入偏低、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去(2021)年据“㓥房”租务管制研究工作小组调查,香港有10万个㓥房逾22.6万人居住,反映香港房屋依然是供不应求,一些基层市民只能在㓥房等待上公屋。公屋难求,截至2021年底申请者平均轮候时间延长至6.1年。新一期居屋上月下旬截止申请,房屋委员会合共收到约25.1万份表格,平均约28人争一伙,被指“难过中六合彩”。
而国际调查机构Demographia今年公布新一份全球城市楼价负担能力报告,香港连续十二年蝉联全球最难负担的房地产市场榜首,楼价中位数对家庭入息中位数比率高达23.2倍,即相当于不吃不喝23.2年才能买得起一个住宅单位。
林郑月娥曾经承诺“有决心并会尽最大努力去扭转这局面”,该承诺也随她离开政府变成历史。住是香港市民生活的基本要素,如果住得不舒服,不能安居乐业,香港政府的愿景和政策也不会得到香港市民的支持和相信。
医疗方面,在2015年《医院管理局检讨督导委员会报告》探讨医管局面对的主要挑战,分别是人口老化、持续上升的医療成本、人手短缺、轮候时间长、市民对医管局担当公营医疗服务提供者的高期望。
在第五轮疫情、Omicron变种新冠肺炎病毒迅速蔓延时,香港医护人员的压力大,有市民无法就医,病人要放在医院外,急症室病人与尸体共处,殓房里尸体要堆在一起,反映政府在疫情发生以来都没有很好著力避免发生重大风险或危机能力和努力,令公营医疗系统濒临“爆煲”。
香港的“贫富悬殊”问题“严重”,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所发表的《2021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中,香港在64个经济体系中排名48,显示香港的贫富悬殊在64个经济体系中,仍是处于最高的三分一之中。可见,香港收入不均之严重,是不争的事实,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公共资源分配的调停者、社会资源再分配的管理者,在贫富悬殊问题和化解香港市民的矛盾、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上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