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制造2025为参考 中国何以应对特朗普关税战

撰文: 邓峰
出版:更新:

特朗普关税战在给美国经济、全球经济带来冲击的同时,让中国发展面临新的挑战。摆在中国面前的应对之道,除了在对外层面要学会合纵连横,与欧盟、东盟、印度、日本、韩国和美国社会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沟通合作之外,最重要的是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化危为机,补齐国内发展短板,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

在这一点上,“中国制造2025”的成功可以作为参考。特朗普关税战起初几乎是与世界开战,重点针对的国家都有几十个,但只有中国率先作出对等反制。中国之所以有底气对等反制特朗普关税战,一个关键原因是中国具有全世界最大的工业产能,影响美国经济运行和美国人民日常生活的许多零部件、制成品都有赖于中国生产。

与曾经中国遍地都是山寨商品、以从事中低端制造为主不同,如今中国制造已经跃上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在这背后,离不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巨大变化,离不开“中国制造2025”的成功。

从1949年建国开始,中国格外重视工业立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广土众民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顺应经济规律,抓住全球化机遇,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在2010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国。然而,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主要从事中低端制造,无休无止的辛苦工作往往只能换来微薄的利润。恰好在那时,世界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孕育,能否抓住历史机遇关乎国运。

2016年10月13日,在深圳大族激光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拿着用激光切割而成的“中国制造2025”字样与李克强合影留念。(新华社)

2015年“两会”,时任中国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同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希望通过抓住历史机遇,在2025年让“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中国制造2025”问世之初,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学术研究、媒体报道层面,都有大量讯息,凸显出中国“工业强国”的雄心。然而随着2018年特朗普发起对华贸易战,多次针对“中国制造2025”规划,围堵中国产业升级,中国转而改变策略,少说多做,低调实施“中国制造2025”规划。如今,10年过去,今年正是“中国制造2025”的收官之年,中国制造和科技创新均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2024年4月,《南华早报》通过资料数据梳理得出,过去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已实现新能源汽车、讯息技术等10个关键领域的超86%的目标。同年9月,当时还不是美国国务卿、而是参议员的鲁比奥发布检视“中国制造2025”报告,认为“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10大产业中,电动车、能源与发电、造船、高铁等4大产业已经在全球占有领先地位,航空航天、生物科技、新材料、机器人与工具机械、半导体等5大产业取得相当实质的进展,唯有农业机械未达预期。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展示中心中的人形服务机器人。(胡默达/摄)

今年3月,以懂经济著称的前重庆市长黄奇帆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表示,经过十年努力,“中国制造2025 ”有了五大成就。一是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33%比重的存在,相较之下,2010年中国制造虽已是世界规模第一,但当时占全球制造业的比重为20%。二是中国产业链体系有了比较完善的发展,中国有唯一把全球大中小产业链600多项全覆盖的制造体系,其中有40%属于全球第一规模。

三是中国产品结构出现了趋势性的良好发展势头,2010年以前出口产品的70%以上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但2024年中国制造的总出口量比2010年翻了一番,而且90%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四是整个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24年加工贸易只占总进出口的20%不到,70%以上是一般贸易。五是中国制造并不是“闭门造车”,十年间引进的外资比上一个十年翻了一番,对外开放势头非常好。

可以说,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世界第一大工业国地位的基础上,通过“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中国工业终于跃上全球中高端,中国科技创新日益展现出全球影响力。这是自人类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中国离新一轮工业革命最近一次。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都因闭关锁国或内忧外患而遗憾错过。第三次工业革命兴起之初,中国被反右、大跃进、文革等政治运动重创,直到改革开放,中国才努力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后半场,成功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今,2015年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有史以来抓住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内外条件最好的时候。

DeepSeek爆火是中国产业、科技创新进步的时代缩影。(Reuters)

得益于改革开放和“中国制造2025”的成功,近年来中国才在诸多领域具备全球竞争力,无论是福建舰、 C919大飞机、第六代战机还是新能源车、光伏发电、宇树机器人、DeepSeek,均已说明中国工业和科技创新的时代巨变。

正因这样,已经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具有应对特朗普贸易战经验的中国,自然有底气去对等反制特朗普关税战,去维护符合经济规律的全球化和自由贸易。不过即便这样,中国仍然应该保持清醒和理性,要时刻警惕民粹民族主义的危害,要谨记“满招损,谦受益”的朴素道理。

应该看到的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科技革命仍在进行中,“中国制造2025”的成功只是开始而非结束,中国依旧面临二十届三中全会所说的“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体系整体大而不强、全而不精,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的现实困境,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仍面临被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侵蚀和被阶层固化、严重贫富分化制约的问题。

无论是为了应对特朗普关税战,还是为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中国都应化危为机,把特朗普关税战带来的出口压力转化为扩大内需、提高全民尤其是中下阶层收入和社会保障的民生工程,都应持续改进国家治理,补齐短板,为现代化事业、科技创新营造开放、包容、多元、民主、法治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