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否定“中华民族认同” 下一步是“去中华民国化”?
赖清德近期在不同场合表达了他对两岸关系的看法,他在8月23日的八二三砲战追思祭悼典礼和9月1日的媒体专访中,展现了他对北京的强硬立场,并进一步阐明了他的台湾主权观。这些言论不仅间接否定了习马二会所提到的“中华民族认同”,还透露出赖清德与蔡英文在“联美制中”策略上的微妙差异,特别是在台湾与中华民国关系的重新定位上,表露“中华民国寄生台湾”之意。
赖清德的两岸世界观:否定“中华民族认同”
赖清德在8月23日的八二三砲战追思祭悼典礼上,强调台湾不再反攻大陆,但绝不接受共产党的统治。他直指北京的目标不是领土完整,而是改变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实现其霸权地位。这一言论间接否定了“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认同基础,与今年4月举行的习马二会形成了强烈对比。
习马二会上,习近平和马英九强调两岸同属中华民族,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寻求两岸的共同点。不论是马英九期间祭拜黄帝轩辕氏的黄陵、参观孙中山故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及游长城吟唱“长城谣”,还是习近平提到,“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来把握两岸关系大局”、“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等,都意在透过民族认同来结束国共内战以降的两岸分治现实,进而推动两岸的和解与统一。
可以说,习近平与马英九二会的重点,为紧扣两岸同属中华民族而来。彼时不少政治评论认为,习马二会较少著墨九二共识、一中框架等强硬的政治词汇,转身拥抱“中华民族”认同,是北京对当时准备新上任的赖清德政府一记相对缓和的试探,即两岸、民共要立刻在政治问题取得共识相当困难,那退一步,从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角度出发,端看赖清德对此的态度。
然而,赖清德近期两次的言论直接挑战了此一试探方向,尽管赖清德自始至终都未言及“中华民族”,但其实已经否定了“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认同论,反而认为北京的目的是藉著民族认同之名,实现其在西太平洋的霸权扩张。
诸如赖清德在9月1日的媒体专访中质疑,如果中国真正关心领土完整,为何不首先收回在清朝时期被割让给俄罗斯的土地?这一言论揭示了他对北京动机的怀疑——在赖清德看来,北京对台诉诸统一,不过是近代国际关系倡言主权国家概念下,对外的领土扩张,进而寻求称霸的一步,深刻表明他从未有过中华民族的认同意识。
赖清德的“联美制中”策略:从冷战意识形态对抗到权力扩张
其次,赖清德的“联美制中”策略,虽然与蔡英文的方针有著一致的基调,但在实质上呈现出显著差异。蔡英文在任内强调与“理念相近国家”合作,重点放在民主与专制的意识形态对抗上,这种策略具有明显的冷战意识形态色彩。然而,赖清德则更强调中国的权力扩张,认为北京企图透过改变国际秩序来实现霸权。
一如前述,赖清德在谈话中指出,中国要并吞台湾的目的不是领土完整,而是要改变以规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最终成就霸权。他的这一观点,展现了一种更为现实主义的外交视角,将国际关系视为国家间的权力竞争,而非单纯的意识形态对立。
这种马基维利主义式的世界观,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并认为权力和安全是最高考量。赖清德的这种思维,无疑会刺激区域内的军备竞赛,进一步加剧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更可能将台湾推向国际冲突的前沿。
“有台湾才有中华民国”暗含的寄生论
最后,赖清德同在媒体专访中提到“有主权才有国家,有台湾才有中华民国”,个中的先有、才有的次序,尤其值得玩味。
回顾蔡英文主政期间,积极倡导“中华民国台湾”的概念,试图将台独意识形态与中华民国的国家身份结合在一起,受抨击是“台独寄生中华民国”。然而,赖清德的表述却显示出一种更为激进的立场,暗示著中华民国反而成为了寄生于台湾的存在。
这一观点的提出,使人不得不思考,赖清德接下来是否意图推动“去中华民国化”,以更明确地强调台湾的独立地位。当他说“有台湾才有中华民国”时,似乎已经预示了中华民国作为一个寄生体的角色,这与过去“台独寄生中华民国”的说法形成了对比。如果按这种逻辑延续下去,赖清德的下一步是否是要将中华民国彻底剔除出台湾的政治框架?是要把视为寄生、汲取台湾滋养的中华民国去之而后快吗?
尽管赖清德目前并未延伸著墨“有台湾才有中华民国”论述,但此般立场所隐含的意义,无疑将对台湾内部政治产生影响,也将挑战现有的两岸政策。回顾“中华民国阶段论”,早自李登辉、陈水扁铺陈的“中华民国在大陆,中华民国到台湾,中华民国在台湾,中华民国是台湾”,再到蔡英文“合而为一”,创出模糊的“中华民国台湾”,再到今朝赖清德喊出的“有台湾才有中华民国”,每每台湾政治人物针对台湾与中华民国关系进行重新定位时,结果都是一次加剧台湾内部的分裂,面临来自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更大压力。
总的来说,赖清德近期发表的言论,显示了他在两岸关系上,比起蔡英文更具对抗性和现实主义的立场。他否定了“中华民族认同”,拒绝接受北京的统一框架,并将北京对台湾的威胁视为国际秩序的挑战,而非单纯的领土问题,更无涉民族认同。这一观点无疑会引发北京的强烈反应,并可能进一步加剧两岸之间的紧张局势。
同时,赖清德在“联美制中”策略上的转型,从意识形态对抗转向权力扩张,这一变化可能会引发区域内的军备竞赛,并使台湾在国际舞台上面临更大的战略压力。而赖清德对“中华民国与台湾”关系的重新定位,则进一步揭示出他对台湾未来的不同构想,凡此种种,不仅无法缓和与北京的紧张关系,更可能会导致台湾内部政治迎来更大的分裂,并使台湾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更加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