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互不隶属”算哪门子的维持现状?
赖清德在5月20日就职演说中提出“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说法,立刻引发台海情势的新一轮紧张。北京方面迅速回应,将此言论定调为“新两国论”。尽管赖清德坚称这个说法并无挑衅之意,且代表了台湾社会的共识,但这种说法在法理上完全站不住脚,反而暴露了赖清德玩弄文字游戏、扰乱台海局势的企图。
首先,根据赖清德用以宣示上任的《中华民国宪法》,两岸关系有其特殊性,“两岸互不隶属”的提法在现行宪法框架内尚有其辩解空间,但“两国互不隶属”的说法则完全超出了宪法的范畴。《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第11条规定:“自由地区与大陆地区间人民权利义务关系及其他事务之处理,得以法律为特别之规定。”意即“大陆地区”与“台澎金马地区”并不是“国与国”的关系,所以才会制定《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来处理两岸关系。
从赖清德矢言遵从的法理上看,两岸政府处于“分治”状态,但他抛出的“两国互不隶属”说法实则是在挑战宪法的根本精神,这种做法既不合法,也不合理。“两国互不隶属”等同于“两国论”,实质上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挑战,这与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一个中国原则背道而驰。无论如何修饰,这种说法都无法掩盖其分裂国家、寻求台独的本质。
就此,北京将赖清德的言论定调为“新两国论”,也就并非毫无根据。北京在处理台湾问题上,一直强调“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任何挑战这一原则的言论,都会被视为对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挑衅。赖清德的说法,不仅无助于两岸关系的缓和,反而会加剧两岸之间的对立,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冲突。
其次,“两国互不隶属”的法理基础与“两岸互不隶属”有著本质上的区别,但细微的差异一般台湾民众不明,美国政府也不甚理解。根据《中华民国宪法》,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关系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区域关系,而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国际关系。赖清德试图透过“两国互不隶属”的说法来掩盖其推动台湾独立的真实意图,这种做法无疑是对《中华民国宪法》的背叛。
反观“两岸互不隶属”的提法,阐述的是两岸在治理上的分治状态,强调的是政权分治,而非主权分裂。这种说法在宪法范围内,尚能找到辩解的空间,因为它并未挑战一个中国的基本框架。然而,“两国互不隶属”的说法,则在法理上进一步强化了两岸分裂的状态,不仅超出了宪法范畴,还直接挑战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核心原则。
第三,赖清德援引前任总统马英九、蔡英文的讲话为自己背书,也显然是断章取义、曲解事实。马英九在任内强调的是“九二共识”,即一个中国原则下的不同表述,而不是“两国互不隶属”。蔡英文则在其就职演说中提到“维持现状”,犹辅以《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为基础,这一立场与赖清德的“两国互不隶属”说法亦存在差异。赖清德试图透过援引这两位前总统的言论来为自己辩解,实际上是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
根本来说,赖清德提出的“两国互不隶属”说法,实质上就是在推动台湾在法理上的独立,这种做法无助维持现状,也不具维持现状效用可言。综合马英九、蔡英文所谓的“现状”,基本意指台湾在国际上保持一个模糊的地位,不挑衅、不宣布独立,以此来获得最大利益。赖清德的“两国互不隶属”说法,则是在明确地将台湾与中国大陆进行主权区隔、分割开来,这种挑衅性的言论,等同对现状的一种破坏。
此外,赖清德的言论在国际上也难以获得认可。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台湾问题上一直采取“一个中国”政策,并在此基础上与台湾保持非正式的关系。赖清德的言论也同步在挑战这一政策,难以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也可能导致台湾在国际上备受北京压力,以致处境更加孤立。诚然美国将维持一贯支持台湾民主制度的立场,但这并不代表也不等同美国会支持台湾在法理上脱离中国独立。
总结来说,赖清德的“两国互不隶属”说法,无论是在法理上、实际上还是国际上,都难以站得住脚。这一说法,不仅无助于维持现状,反而可能加剧台海局势的紧张,对台湾的安全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不论是和平统一还是维持现状,需要的都是智慧和耐心,而不是挑衅和冒险。赖清德政府应该认识到,玩弄文字游戏无法掩盖其破坏两岸和平的企图,“两国互不隶属”说法,也无异于在台海问题上火上浇油,这种做法,无助于台湾的安全和发展,反而可能引发更大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