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为何需要关心三中全会?

撰文: 邓峰
出版:更新: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将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这是过去40年来召开最晚的一次三中全会,主题是“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许多港人并不关心,认为与自己无关,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三中全会是与香港的过去与未来命运密切相关的中共中央全会,关心三中全会其实是在关心香港

众所周知,香港当前的最大政治现实是“一国两制”,而这一切恰好离不开三中全会。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现代中国具有深远转折意义的中共中央全会,既全方位改变了内地,让内地有条件在短短几十年内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又为中共通过“一国两制”方案来和平解决香港回归问题创造了良好环境。尽管香港的“一国两制”实践面临不少挑战,但无可争辩的事实是,“一国两制”改变了传统社会经常以武力方式来解决领土问题的惯例,为香港与内地的共赢打下基础。

自此之后,一方面内地的改革渐次展开,中国社会走向大踏步发展的时期,比如1980年前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经济特区,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让内地经济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筑“四梁八柱”,2003年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主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可以说,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过去40多年,三中全会在多数时候都会作出重大改革决定,释放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信号。

改革开放让“一国两制”成为可能。1984年12月19日,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Margaret Hilda Thatcher),阐述“一国两制”的构思。 (VCG)

另一方面伴随内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时代机遇,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社会交流、文化互动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不仅香港作为东西方桥梁的地位得以凸显,而且港人的工作、生活、人生因为内地改革开放而有新的可能。

一部三中全会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香港与内地共同发展与密切互动的时代进程。2019年修例风波以来北京重构香港政治秩序和香港持续融入国家发展进程,更是在某种程度上让香港与内地正在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紧密关系。

在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香港和内地各自面临许多困境。早在港英时期便已产生的严重贫富分化、阶层固化问题在回归后继续累积,年轻人和中下阶层民众难以看到改变命运的希望。近年来,香港经济表现疲弱,住房问题依旧严重。与此同时,近年来内地经济面临多年少见的困境,失业、降薪、企业倒闭的现象比较突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相信奋斗可以改变命运,负面情绪在社会蔓延。有鉴于此,内地社会许多人期盼国家能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来走出困境和凝聚人心。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这是象征内地改革开放成就的一个标志性事件。(Getty)

从过去的经验和已有迹象来看,二十届三中全会有可能会推出重大改革举措。以前的三中全会在多数时候都会启动改革,而二十届三中全会又延迟召开那么久,一个合理推测是有可能涉及改革大动作,故才需要在会议召开前进行更长时间的筹备。同时,今年以来,习近平至少三次表示“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

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其中“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化,“中国式现代化”则是习近平在邓小平命名基础上往前推进的理念。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将“中国式现代化”概括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若二十届三中全会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可操作的清晰指引,无论对于内地还是对于香港,都有重要意义。

香港是个自由港和东西方联系的通道,和平发展是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前提条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符合港人的福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既是内地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宏大追求,又同样是香港追求美好社会理想过程中的应有之义。

总而言之,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时代推动的现代化曾与港人命运密切相联,为香港“一国两制”方案和香港参与内地改革开放事业创造条件。那么,在近年来香港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香港日益融入国家发展进程,香港的发展不能自外于国家走向的情势下,习近平时代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势必同样会影响香港的发展。这正是港人需要关心三中全会的主要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