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打下中国贪腐不减反增 国际反贪NGO报告为何与舆论观感相左?
近日,专门监察贪污腐败的国际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发表报告,指就最近亚太贪腐情形,于16国访谈22000人。该组织称,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很多区内政府承诺以2030年为限,减少各种形式贪污贿赂。报告称每4名中国受访者,就有超过1名曾为使用公共服务而行贿。
就过去12个月经验,有26%中国受访者指曾为使用公共服务行贿,属中游水平,较大多数南亚及东南亚国家为低,如印尼为32%,印度则更高达69%。此外,该组织发现,31%受访的相对富有的中国人表示曾行贿,受访中国穷人则有24%表示曾经行贿,猜测此因富人拥有更多资源,又或因其倾向行贿以获取更快更优质服务,此现象与柬埔寨、缅甸、越南等国相近。
调查结果与坊间舆论相左
纵观报告结果,其中有一条问题最值得注意:根据你的意见,就过去3年而言,中国贪腐情况增加、减少还是维持不变?中国以73%受访者认为贪腐情况增加,位居榜首。至于其他国家,该组织仅问及过去1年观感,印尼以65%受访者认为贪腐恶化,排名第2,马来西亚则以59%占第3名。
自2012年中共领导层换届,当局掀起反腐打贪风潮,声言“老虎苍蝇一把抓”,上至前政治局常委,下至县官村长,皆有涉贪下马例子。雷厉风行下,近年来中外传媒虽时有质疑之声,怀疑一时运动能否达致廉政,一劳永逸,不过整体而言,舆论认为贪官污吏已收敛不少,甚至因慑于风头火势,无从以权谋私,索性消极怠工,官方便斥之为“软抵抗”。
反腐努力也一定要包括公民社会和民间领域行动,超过一党领导模式。于此我们不单观察通过法律和规则,还有其执行是否透明及问责。
雷厉风行不能取替“透明度”和“独立监察”
由此可见,透明国际调查结果与一般结论有别,按报告内容及负责人Kate Hanlon电邮回复查询,该组织以面谈或电话采访随机抽样,于中国觅得4068名受访者,抽样范围遍及所有县级行政单位,并以地区及城市化程度划分,调查样本再按人口普查数据所得人口数字分布。
对于中国贪腐情形,Hanlon承认民意调查趋向浮动不定,往往易受当下贪污案件,以及相关新闻传播左右,而政府反应亦可有相当影响力。透明国际承认中国当局已致力打贪,但相关数据反映或者尚有不足。即使“老虎苍蝇一把抓”,雷厉风行不能取替“透明度”和“独立监察”:“当打贪造成短期震慑效应,中国仍缺乏全面方法以整治系统问题。”
去年10月第18届六中全会,中共宣布打贪运动步入“制度反腐”新阶段,通过《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及《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加强党纪国法以期令干部“不敢腐”,从此防患于未然,并且希望借此证明现行体制有能力实现“自我监督”,Hanlon即针对这一点回应:“反腐努力也一定要包括公民社会和民间领域行动,超过一党领导模式。于此我们不单观察通过法律和规则,还有其执行是否透明及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