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清理门户”反腐片昨首播 落马纪委干部出镜自白受贿内幕

撰文: 香港01记者
出版:更新:

中央电视台从昨晚(3日)起将一连三日播出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主要聚焦违法违纪的纪委干部,讲述纪检监察机关如何加强自身建设,坚决清理门户。由于1月6至8日将召开的中纪委第七次全会,播出这套专题片明显是为全会作铺垫。

资料显示,该片与早前播出的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由中纪委宣传部和央视联合制作,涉及10多宗案件,由朱明国、金道铭、魏健等10多位严重违纪违法的纪检监察干部出镜自白。专题片共分为三篇,上篇《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中篇《严防“灯下黑”》,下篇《以担当诠释忠诚》。《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已在昨晚播出,出镜的包括曾任广东省纪委书记的原省政协主席朱明国、中央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原主任魏健等。

中纪委“清理门户”反腐片昨首播。(央视)
朱明国在片中指,自己过的是“两面人生”。(央视)

朱明国:自己过的是两面人生

朱明国曾先后担任重庆市政法委书记、广东省纪委书记、省政协主席等职,他在出镜自白时提到,自己收受第一笔贿赂后,没有外力的强制和组织上的干预,靠个人不容易停下来。更称自己过的是“两面人生”,“我在台上给干部上课、讲话,我都要求大家廉洁奉公。但我在私底下又收受贿赂,钻制度的空子。”

专题片提到,朱明国除了通过组织人事权为个人谋利,也同样通过向其它部门“打招呼”的方式,帮商人解决各种诉求。“作为省纪委书记,朱明国很清楚他的权力对其它部门的领导干部意味著什么。他打招呼的事情,很多人不敢不办。”

朱明国在片中表示,落马前已经预感到自己将被调查,“在纪委工作过多年的他,深知对抗组织调查没有意义。他告诉家人,不要试图转移赃款赃物、毁灭证据、或潜逃海外,这些无谓行为只会加重罪行。”

据专题片内容,朱明国一案由化州市纪委原书记陈重光牵出。陈重光向朱明国先后多次送上逾400万元(人民币、下同)“礼金”,后成功通过朱明国当上化州市纪委书记。朱明国落马后,调查发现他收受各项财物共计折合1.41亿余元,另有9104万余元的财产不能说明来源。2016年11月法院公开宣判,朱明国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中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原主任魏健在片中露面自白。(央视)

中纪委干部致电地方官员求“关照”

中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原主任魏健也在片中露面自白。他是中共十八大后首个被中纪委调查的厅局级纪委领导干部,曾在中纪委多个岗位担任领导职务,参与查办过薄熙来案、戴春宁案等多宗大案。

魏健称,“后期我也不是没想过有危险的,只是那时候麻木了,再一个也是觉得,中纪委这地方,谁查中纪委啊?真是这种心态在里边。”片中提到,魏健收受贿赂替商人办事,向他输送钱财最多的是四川商人宋志远,金额达到上千万元。他帮人办事的方法是向地方官员“打招呼”,其中一次更直接致电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请他“关照”宋志远的项目。他的联络对象,更遍及他在中纪委工作时联系过的十多个省区市。

除此之外,在片中自白的还包括中纪委第六纪检监察室原副局级纪律检查员监察专员罗凯、中纪委第十二纪检监察室原处长申英等人。他们一般都收受贿赂,然后在商人和官员中间担任牵线搭桥的角色。专题片也强调,在中共十八大以来,中纪委谈话函询218人,组织调整21人,立案查处17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共谈话函询5000人次,组织处理2100余人,处分7500人。“这些数据印证著谁来监督纪委命题的必要性,也显示了中央纪委不回避问题、清理门户的决心。”

首证实明玉清被查处

另外,中纪委官网在介绍专题片的文章中提到,“专题片里出现的案例主要以中央纪委机关的案例为主,多数都是中央纪委机关被查处的干部,比如...中央纪委第九纪检监察室原副主任明玉清。”这意味著明玉清已被查处。

综合报道显示,明玉清长期在中纪委机关工作,曾担任过中央纪委第五纪检监察室副主任、中央纪委第九纪检监察室副主任等职。其中,第九纪检监察室联系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2016年9月8日至10日,据四川华西集团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华西集团纪委组织24名两级专兼职纪检监察人员参加了由中国廉政建设与效能监察研究中心在成都举办的“《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和《问责条例》解读、纪律审查与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运用”专题培训班学习,明玉清还以中央纪委第九纪检监察室副主任身份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