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逝世20周年官方反应低调 官媒刊文肯定邓小平对社会贡献
2017年2月19日是被称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前中共领导人邓小平逝世20周年。虽然邓小平一生未担任过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党内最高领导职务,但他提出的“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一国两制”等政策,乎影响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不过,中国官方惯例上往往都会纪念诞辰,忌日并不会大做文章,而官方媒体相关的专题报道也不多,但是在为数不多的官方评论中仍可看出,官方对邓小平推动改革开放的肯定,并且会延续开放的政策。
环时称如无邓小平国家或会四分五裂
环球时报在19日发表题为《假如没有邓小平想想都会出冷汗》社评称,邓小平是20世纪全世界最卓越的政治家之一,从启动改革开放到上世纪90年代深刻影响中国的那些年里,邓小平得到大量赞扬,也受到过争议,但回过头来,离他逝世过去得越久,中国内外对他的赞扬和钦佩就越是压倒性的。
文章表示,中国近代史的主要脉络是追求独立和富强,谁能够推动中国实现现代化,谁就是对中华民族做出了贡献的正面人物。从这个角度看,毛泽东、邓小平都完成了各自的时代使命。毛泽东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主;邓小平推动了改革开放,带给中国社会的实际改造意义超过了世界上的大多数革命。
文章指出,邓小平在倡导解放思想,把国家带出了长期“左”倾状态的同时,坚定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避免了国家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他延续了毛泽东的成就,并给了后人一份丰富、扎实的政治遗产。在带领中国稳住阵脚的同时,重塑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竞争力,为中国社会找回自信奠定了基础。如果没有邓小平,今天的中国或许不曾经历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深刻洗礼,或许因为改革开放的失控,国家已经走向四分五裂。
习近平将继续深化改革
而《人民日报》则在20日发表题为《让历史见证我们这代人的改革担当》的文章称,回首近40年来的改革开放历程,改革者解放思想、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一以贯之。体现在25年前的南方谈话上,是“三个有利于”的正本清源,是“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的点拨提醒。体现在当下的全面深化改革中,则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的初心坚守,是“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的坚强决心,是“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的政治要求。
文章指出,南方谈话传递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春信”,如今随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春信”正在化为冲刺全面小康征程的“新的春潮”。随著“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协调推进,中国已开启了引领时代的发展新征程。
有分析认为,中国在近年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和亚投行等的建设,未来将会继续加大对外开放,与国际社会接轨。《邓小平时代》的作者傅高义也认同这一观点,并在接受香港01专访时表示,习近平的基本政策还是延续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在经济上继续保持开放。他指出,80年代的改革开放遗留下很多腐败问题,习近平现在正在解决,但这不是一种基本的改变,而是一种发展的必然结果,习近平会有自己的政策,但更多的还是邓小平时代开始的政策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