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邓小平时代》作者傅高义(下):中国国际战略切忌野心太大
2017年2月19日是中国前领导人邓小平逝世20周年。在20年后的今天,世界应该用怎样的眼光去重新审视这位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老人”呢?他给这个时代留下的最重要的政治遗产又是什么?当今中国又能有何借鉴?对此香港01专访《邓小平时代》作者美国哈佛大学社会科学院荣休教授傅高义。此为下篇,傅高义着重评论中国的外交战略,尤其是中日和中美关系。
望习多了解外国情况 与外国打好交道
香港01:十八大后,现任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沿邓小平南巡之路重走了一遍,随后又提出深化改革方案,这其中是否有传承之意?习近平作为政治领袖,您认为他在哪些方面与邓小平有所异同?
傅高义:我没有专门研究过习近平,但在我看来,他对外的经验跟邓小平不能比。例如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有很多同外国打交道的经验,他本人曾在法国待过五年,在苏联有过一年的学习经历,所以他非常了解国外的情况。而习近平在担任中共总书记以前,尽管有充足的地方执政经验,而且也十分有能力,做的很好,但是他对西方的经验与邓小平相比还是匮乏。所以他担任领导之后,应该多学习、多了解外国的情况。
邓小平觉得跟外国打好交道是很重要的事情,包括跟日本。他认为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所以中日关系搞的很好,我认为这对中国贡献非常大,(这条)政策是非常对的。我希望习近平也能有同样的做法。
我曾听日本朋友说起,习近平与安倍之间彼此并没有互相的理解。尤其在当下中日对立的情绪中,尽管有很多中国学者,留学生了解日本。但是在中央政治局里,谁对日本非常了解、谁有日本的朋友,据我所知并没有。日本对于中国很重要啊,我认为在这方面邓小平是非常成功的。当时邓手下还有廖承志(邓小平时代的中国外交家),廖对日本非常了解。所以邓小平访问日本的时候,他就陪同在身边。廖承志当时是政治局委员。
我认为邓小平还有一个优点是只管大事情,小事情他不管。我个人认为一个领导不能总看详细的小事情,一个最高领导,他需要考虑最重要的问题、最需要的路线,邓小平就是这么做的。他只要把这些“大事情”考虑全面就可以了,至于具体事务,可以交给周围能干的人去做。邓小平就是这样一个人。
美日野心太大 中国发展不可重蹈覆辙
香港01:您观察中国几十年,面对不断变化的中国,有没有让您感觉有意外的地方?
傅高义:我觉得现在与日本的关系,如果是邓小平的话,中日关系不会这么糟糕。现在中国对外影响这么大,我本来想不到会这么快,我估计中国的发展会继续下去,但是现在在非洲也好,在南美也好,在东南亚也好,对中国的印象,现在看起来是很自然的。最近习近平的讲话,已经体现了中国要继续用“软实力”给全世界施加影响力的意图。这种实现对世界施加影响力的做法比战争要好。
香港01:邓小平过去一直主张中国要韬光养晦,今天中国的外交政策似乎变得更加强势,你如何看待这种变化?
傅高义:我认为要是邓小平仍然在世,“韬光养晦”的政策他会继续延续下去。因为他认为中国应该不走霸权主义那条道路。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就是因为野心太大,导致了二战的失败。就是因为当时的日本政府野心太大,“做的太多”。再比如美国,我个人以及美国知识分子,应该承认美国最近几年的外交政策尤其是中东政策,都是错误的。原因也是因为野心太大。所以我觉得现在这方面中国也很危险,将来他可能会碰到和日本一样的问题。
尽管今天中国从一穷二白的一个国家富强起来,也许有很多事情想去做,但是“野心”太大不是一个好事情。我希望中国作为更聪明的一个国家,不要重蹈日本的覆辙。日本的野心太大了,美国也是。应该正视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去强迫别的国家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中国应对特朗普有耐心 中美既定政策应延续
香港01: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之后,很多事情发生了改变,包括对中国的关系,例如此前他要挑战一中政策。您觉得如果是邓小平,他会如何处理和特朗普的关系,习近平今天又该怎么应对?
傅高义:尽管特朗普是一个不一样的总统,但是包括我在内,很多美国学者都认为特朗普说了很多“废话”,因为他不了解政治情况。我认为他的“废话”不会这么容易变成我们国家的政策,更何况今天美国政府中还是有人很了解中国的。我认为今天中国政府的做法很不错,应该继续和特朗普打交道,继续了解他,警告他,但是要有耐心。中美的既定政策应该继续下去。
专访《邓小平时代》作者傅高义(上篇):一国两制应延续 要减少内地对香港影响
傅高义(Ezra Feivel Vogel,1930年7月11日-):美国哈佛大学社会科学院荣休教授,曾担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专注于中国和日本研究。其著作《邓小平时代》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影响。《邓小平时代》英文版2011年出版,中文版分别有2012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未经删节的中文版,与2013年由三联书店出版的内地简体删节版,其中党内矛盾斗争和六四事件内容都有被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