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超人》灵感源自二战?把脸撕给人吃有深意 细菌人也是伙伴
日本放送协会(NHK)的晨间剧《红豆面包》于2025年4月开始播出。主角的原型是画出人气漫画《面包超人》的柳濑嵩先生和他的妻子畅小姐(皆已故)。但其实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在孩童间大受欢迎的角色,诞生的背景源自于悲伤的战争经验。柳濑先生请撰写传记的作家中野晴行先生,写出他蕴藏在幽默之中,对和平的想法。
文:中野晴行(日本得奖作家,著有《漫画产业论》、《神秘漫画家——酒井七马传》等)
把“脸”给人吃 用以抑制欲望
笔者最后采访柳濑先生是在2013年春天。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将战争经验汇整成书。由于柳濑先生当时年届94岁,我们说好每次采访不能超过一个小时,但是每次都畅谈到超时。
柳濑先生曾这么描述战争:
我认为战争的起因或许在于“饥饿”和“欲望”。因为肚子饿了,就想从邻国拿东西来果腹;或是国家明明有领土,也有资源,却还想要更多。就是这些想法导致战争发生。
柳濑先生的这种想法也明确表现在他的代表作《面包超人》系列当中。面包超人会飞到饿著肚子的孩子身边,把自己那张由红豆面包做成的脸给孩子吃,借此克服困难。创造没有饥饿的世界,并抑制贪念——面包超人其实就是将这种概念具象化的存在。
点图放大看更多《红豆面包》的剧照:
原点是“没东西吃”的痛苦与难堪
柳濑先生生于1919年的高知县。父亲是报社的特派员,在他小时候,家人留在东京,父亲一人客死上海。后来母亲再婚,他和小两岁的弟弟千寻被在高知县开业当医生的叔父收养。柳濑先生很会画画,后来上京学习设计,进入东京高等工艺学校(现在的千叶大学工学院)就读,毕业后任职于东京都内的制药公司公关部。
1941年,他22岁受到军队召集,被发配到以旧小仓市(现在的北九州市)为据点的旧日军部队。当时中日战争已经陷入困境,日本在12月进行珍珠港攻击,与美英等同盟国展开太平洋战争。1943年,他被送到中国福州,从事暗号解读以及呼吁当地居民给予协助的宣传活动。他自制图画剧场,以“中日是孪生兄弟”等呼吁两国必须同心协力、融洽相处的主题,周游附近的村庄。
即将终战前,在他前往上海的途中,整队人马受到中国军奇袭。炸弹近距离爆炸,子弹擦过他的耳朵。在日本和中国的士兵一个接著一个死去的情况下,他九死一生活下来,并打从心底“厌恶战争”。后来,他在上海感染疟疾,持续了好几天40度以上的高烧。为了因应粮食不足与紧急储备,食物只有早晚配给的水稀饭,甚至吃杂草止饿。因此深深感受到没东西吃有多么痛苦、难堪。
他在中国迎接战争结束。他如此回顾1945年当时的情况:
我当时的想法是,战败国的军队真是落魄啊。我的长官原本是个嚣张跋扈的人,结果他被夺去襟章后,就只是个普通的乡下大叔了。没权也没势……检查结束后,我们分成好几个组别,然后登上LCS(沿岸海域战斗舰)。每个人都由持枪的美国兵看管。
“为何生?为何活?”
柳濑先生在1946年回到故乡高知,这才知道最爱的弟弟千寻已经战死。他的弟弟当上海军中尉,因为特殊任务前往菲律宾,船只却在航海途中遭到美军船舰攻击而沉没。从此成为不归人。
战场的痛苦经历以及弟弟早死,成了他画出《面包超人》的一大原动力。在战地饿著肚子高举“正义”旗帜的军队,在柳濑先生眼里,就像是“凄惨的英雄”。而且,他们所谓的“正义”一点也不可靠。一旦战争结束,直到昨日为止的邪恶与正义就一举互换。“英雄是什么?”、“真正的正义到底是什么?”这些问题长久留在柳濑先生心中。
为了什么出生?又要如何活下去?
得知和弟弟同样死于太平洋战争的日本兵多达230万人。包括弟弟的那些年轻人被战争夺走活著的喜悦,动画的主题曲〈面包超人进行曲〉的歌词就能解释成是献给他们的安魂曲。柳濑先生生前表示:“当初并没有想这么多。”但我想,思念想必是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吧。
“把脸给人吃”藏反战思想 点图放大看更多《面包超人》的动画场面:
邂逅在高知的编辑部
战后,柳濑先生在当地报社高知报社的月刊志编辑部工作,并在职场邂逅畅小姐。他被畅小姐开朗的个性、干脆的行事作风,以及不会扭曲信念的特质吸引。1947年,畅小姐因为工作到东京,他便追著畅小姐的脚步回到东京,并且求婚。东京当时还留著战争时的爆炸痕迹,而且粮食短缺。因此,他们没有举行结婚典礼,只去登记结婚,借住在熟人家里的一个房间,开始新婚生活。
柳濑先生从此在百货店“三越”的公关部门工作,并开始向报章杂志投稿漫画作品。等漫画的工作增加,他便在1953年自立门户。畅小姐也在背后支持他,说:
要是失败,就由我来养你。
他也很能干,做舞台美术、作词、上电视、动画电影的角色设定、杂志总编等,旁人都说,“走投无路就找柳濑先生”,但他却很烦恼自己没有代表作。
大人不看好 却受孩子欢迎
现在这个外型的面包超人首次登场是在1973年。出版社福禄贝尔馆的幼儿杂志《月刊幼稚园故事绘本》中,刊载了作品《面包超人》。然而,这个红豆面包造型的英雄的启航却不能说是一帆风顺。拿脸给人吃的设定招来大人的批判。幼稚园老师和教育评论家都批评这个故事“太残酷”、“很无聊”,连责任编辑也说:“这种书下不为例。”
大人觉得有疑虑,但另一方面,孩子们却逐渐发现这个故事的魅力。面包超人不只是一个能力很强的英雄,他还会温柔地分享喜悦。这个真正的英雄抓住了孩子们纯真的心。当柳濑先生听到常去的相机店店长说:“孩子每晚都吵著要他念《面包超人》的故事。”他实在讶异不已。
这个故事的人气就这么一点一点传开,并在1975年出版续篇《冲啊!面包超人》。历经一段曲折后,动画就在1983年于首都圈电视台开始播出。当时是在收视率有2%就算很好的下午5点时段播出,负责的导播也说:“不要太期待收视率。”然而,节目一播出,便创下7%的收视率,变成当红节目,播出地区也扩大到全国。这个时候,柳濑先生已经69岁。
这是柳濑先生历经千辛万苦才抓住的代表作。是他在战争中体会到的辛酸、战后邂逅的人际关系,以及工作经历的累积,才开花结果的收获。
随和的能干万人迷
笔者过去曾问过:“您把红豆面包变成故事角色的理由是什么呢?”柳濑先生解释:
那是在日本诞生的食物,便宜又容易取得。还算能久放,也能当成甜点,更可以帮助饥饿的人。
很平易亲近,却能帮上每个人的忙。或许就是这样的存在才唤起孩子们的共鸣。
2018年时,统整绘本《面包超人》系列在日本的出版集数,可知由柳濑先生负责的原创数量约是200集,使用动画画作的数量约是750集。而东贩调查的发行数则是累计突破8100万册。
每当系列作出版,柳濑先生就会接连创造出面包超人的伙伴角色。2009年时,电视动画作品达成1000集,角色数共计1768个(当时),因此获得健力士世界纪录认可,成为“单一动画系列角色数量世界第一”。除了有各式各样的面包和食物角色,还诞生出爱恶作剧的“细菌人”(另译细菌小子)。细菌人不是必须打倒的反派,他也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的其中一个伙伴。虽然会恶作剧,被面包超人以面包飞拳痛殴,然后发出“细菌拜拜”的惨叫逃跑,但又会马上回来。在国外,美国、韩国、中国、台湾、泰国、中东等地也播出动画,书籍和角色周边也很畅销。
面包超人也拯救了在大灾害中受创的孩子们的心灵。2011年发生东日本大地震后,灾区的避难所把〈面包超人进行曲〉当成复兴的主题曲,不断播放:
所以你才带著微笑挺身而出……
最后被笑容包围
2013年10月。柳濑先生94年的生涯落幕。隔年2014年2月,在东京日比谷的饭店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告别派对。派对节目和会场的装饰都是他生前策划的。派对开幕时,还有柳濑先生的剪影跳舞的画面,整个会场直到最后一刻都充满笑容。
自从笔者1998年春天首次前往东京曙桥的“柳濑工作室”采访之后,就反复倾听柳濑先生说话。无论是健康法、漫画家同伴的回忆、故乡见闻……每一次采访都很开心。
他在过世之前,一直持续创作面包超人的故事,也写曲子。而回顾人生时,他是这么说的:
我的人生非常幸运。在痛苦或是烦恼的时候,永远都有人像面包超人那样拯救我。
【延伸阅读】《苍鹭与少年》破吉卜力动画中国票房记录 谈宫崎骏电影卖座之谜(点图放大浏览):
【本文获“nippon.com”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