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健保】易放难收的“德政” 反令前线医护悲哀
台湾的全民健保制度几乎全方位兼顾台湾人的医疗福利,台湾医疗改革基金会(简称“医改会”)董事张苙云教授接受《香港01》访问时指出,自1995年起实行的全民健保制度,无疑是台湾“值得大书特书的重大社会政策”,因为它移除了病人看病的财务障碍。但这个具社会主义色彩的制度所衍生出的弊病,多由前线医护人员承担,尤其牺牲了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应有的劳工福利,当中的悲哀难以向外人道。(此乃《台湾健保》系列专题之二)
探讨上述问题前,首先需了解在台湾医疗制度下,当地医生的薪酬计算方式。与香港公营体系医生有固定工资不同,台湾医生的薪酬按“业绩”计算,即一个月处理了多少个案,按件计酬,多劳多得。台湾公立医院医生的收入由固定薪资和业绩组成,前者占大部份,后者占小部份,私家医院的医生很多时没有固定薪资,甚至百分百依赖业绩。
“血汗医院”的“高级计件工”
在全民健保的支付制度下,台湾中央健保局按医院、诊所申报的量和费用付钱,申报个案愈多,医院诊所从*健保基金分配到的费用愈高。很多时医院为求利润,自自然然会将压力转至受薪的医护人员,医生往往需要在很短时间内看很多病人,可能连午膳时间都没有。张苙云形容,台湾大部份都是“血汗医院”,医生沦为“高级计件工”。
健保基金:一般保险费由投保人、雇主和政府共同负担,另外还有来自烟草税、公益彩劵分配收入等补充性财源。
支付制度导致医院诊所出现“冲业绩”的情形,收入与业绩挂钩的前线医护人员要拼命工作,靠“量”才能取得相对合理的薪酬。这种“从上而下”冲业绩的做法,为医护人员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
将医生薪酬与工作量绑在一起,这种做法全球罕见。张苙云指出,当初制订这项政策的原意,并不是故意牺牲医生来保证全民健保顺利推展。事缘台湾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把全台湾人纳入保险体系,政府预估内部对医疗的需求定必上升,于是以“多劳多得”计算医生薪酬,希望“鼓励医生多做一点”,以应付因全民健保而多出的病患人流,令台湾人都“病有所医”。
张苙云同意,健保政策本身不是一只“魔鬼”。现时前线医护工作环境的乱象,明显涉及“平衡”的课题——如何在医生固定底薪和业绩报酬之间取得平衡,让医生不用故意“跑数”看症?对于这个问题,无论是台湾卫生福利部(简称“卫福部”)或卫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险署(简称“健保署”),一直未能交出妥善的解决方案。
医院盈利丰 前线未受惠
“多劳多得”的薪酬计算方式加重了前线医护的工作压力,但更加令前线医护叫苦连天的,是工作量与薪酬不相称的现象。
台大医院前副院长王明巨曾以家庭钢琴教师作比较,描述台湾医生收入过低的情况:按照卫福部的*住院医师工时指引,住院医师每周的合理工时是80小时。王明巨以家庭钢琴教师时薪普遍为1,500新台币(约375港元)作标准,假设一位经历大小考试和竞争的住院医师,其合理时薪应该可达1,500台币。他又指,即使时薪只有1,000新台币,住院医师亦会有是8万新台币(约2万港元)周薪、32万台币(约8万港元)月薪,但据他的观察,台湾住院医师的工资可能连这个数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住院医师:按照一般的医师培训历程,住院医师(Resident,简称R)可以开始进行分科专科培训,当在医院累积足够的专科经验,并考到专科医师执照后,便具备晋升主治医师(Visiting Staff,简称VS)的资格。
不过,这并不代表台湾医院的盈利是一潭死水。根据去年初台湾健保署公布的财务报表,全年收入超过4亿新台币(约1亿港元)以上的医院多达148家,当中78%有盈余。卫福部公布2017年医院财报显示,台中的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盈利高达21.42亿新台币(约5.4亿港元),排第二的台大医院则为15.23亿新台币(约3.8亿港元)。
“台湾的医疗事业实际上非常赚钱,台湾医改会在2004年透过各项非直接方式,拿到了一些医院的财务报表。医改会当时更曾跟医院就着公开收支情况一事,展开诉讼……医改会看过医院的会计状况,发现医院其实很赚钱。”张苙云作为台湾医改会的创会董事长,过往一直就着台湾的病患议题发表意见,分析医疗制度发展,与社会学同侪发表调查报告、出版著作,包括《医疗与社会:医疗社会学的探索》、《问诊靠医生.把关靠自己》等等,希望将医疗议题带入普罗大众的讨论之中。
“台湾已故首富、‘经营之神’王永庆曾经说过:‘早知道医疗事业那么赚钱,早就把脚伸进去了。’他在1974年进入医疗市场……他所创办的长庚大学(前长庚医学院)建校基金,大部份来自长庚医院的捐赠……可想而知,医疗产业是多么赚钱。”
但观乎台湾医生的普遍薪金水平,似乎与工时长度及其崇高责任不成正比。不少人斥责,医院经营者未有将巨大盈利回馈前线医护人员。
张苙云认为,在台湾医护界中,声音最大的是医院经营者,其次才轮到政府。“我们(学术界)经常说,政府往往偏袒医界(医院经营者)。我们不断挑战政府,是因为它应该要做好管理医界的角色,民众没有办法去管医界……这个过程是蛮困难的。”台湾所有医生,加上护士、技术员等医护人员,只算是医院经营者的“雇员”。最受惠、强势的持份者,始终是医院经营者。
上文节录自第166期《香港01》周报(2019年6月10日)《借镜台湾全民健保 病有所医 产业有道》。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