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少生孩子人人有责? 美哲学家倡“细小家庭”救地球
气候暖化令地球环境变得恶劣,有哲学家倡议人类应保持细小的家庭规模。在美国维珍尼亚州詹姆斯麦迪逊大学(James Madison University)一个课室里,生物伦理学家Travis Rieder站在数十名学生前,尝试说服他们不要生育,或者不要生太多孩子。这个说法令人哗然,并引起不少讨论和争议。
Rieder 正在讲授关于“细小家庭伦理”(small family ethic)的课,就着气候变化的威胁,挑战学生一些固有思维,诸如视有子女是好事、为家族添丁是责任等。有人认为,Rieder 劝人少生孩子的想法太激进,Rieder却表示其建议是基于道德上的考虑:“美国和其他富裕国家人均制造最多碳排放,而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恶果却很大机会要由全球最贫穷的国家承受,这似乎不太公平。而且,我们的后代将要活在由我们造成的气候灾难中,我们对此负有道德责任。”
虽然在堂上言之凿凿,但Rieder自己对于生育与否却陷入两难。他的太太Sadiye想要一个大家庭:“一直以来,我都渴望生小孩,经历怀孕等一切,对我来说很重要。”
Sadiye成长于塞浦路斯北部,和亲戚们一同生活,很享受随时都有人在身边的感觉。Rieder理解生育下一代是人类本能的一部分,夫妻二人经过多番讨论后终于达到共识,现时育有一名五岁女儿,太太认同生第二胎的道德门槛更高,同意只生一个,其余的子女将只会收养回来。
回到课室,Rieder把气候变化的恶化趋势逐一向学生说明。如科学家警告,灾难的临界点可能会在未来数十年出现。在本世纪中或之前,全球的平均气温将上升摄氏两度,故社会需要大幅削减碳排放。况且,全球人口预期在未来数十年会持续膨涨,意味碳排放的情况只会更恶化。气象学家预计,若仍然没有进一步的行动,在本世纪末,地球气温将有机会上升摄氏四度。
学者倡女性平均生0.5 名孩子
世界银行报告亦指,若气温上升摄氏四度,将会引发史无前例的热浪和严重干旱,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构成严重影响,中东、北非及地中海地区的热浪会带来致命威胁,众多沿岸城市亦会被水淹没。
Rieder在课堂上说,若全球生育率下降至平均每位女性只生0.5名孩子的水平,“或许能拯救我们”。他引用2010年一项观察人口改变对全球碳排放影响的研究,指抑制人口增长有助减少碳排放,削减的量相当于本世纪中所需减少的20至25%,有助避免灾难临界点出现。
有学生问Rider 是否有更简单的方法代替,例如透过不进食肉类减少碳排放,又或采取各种保育措施,如驾驶混合动力车、减少驾驶、循环再用、使用节能电器和灯泡等。但Rieder以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反驳,该研究以一个拥八十年寿命的美国人计算,发现即使采取了所有保育节能的措施,只能减少488公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远远及不上少生一个孩子所减少的9,441公吨。
“不鼓励生育”离地 政策难落实
Rieder提倡以惩罚性征税或奖励等方法削减国民生育意欲。他明白建议听起来有点疯狂,但强调:“以一种冷酷的方式看待,孩子们是一种外部性,身为家长或家庭成员的我们得到好处,却要世界和社区付出代价。”当然,每个国家的人口结构、社会经济状况都不尽相同,难以只凭气候及环境这单一因素来制订人口政策。此外,不少国家担心生育率不断下降造成人口老化,也减少生产和劳动力,从而危及经济,窒碍国家发展。故Rieder的建议在国家政策而言或许太过“离地”。
美国乔治城大学肯尼迪伦理研究所教授Rebecca Kukla 担心,若大众普遍认同应该减少生育,恐怕会对拥有较多小孩的家庭存在偏见,令他们不被社会接受。她虽然对Rieder提倡“渐进生育罚款”的提议表示欣赏,却担心最终只会造成不公平:“这个提议的真正意思是,让有钱人比其他人较容易生小孩。”
从美国关于气候问题与生育的分享会可以看到,气候变化在我们是否生育的问题上变得愈发重要,反映不少人对未来地球的环境持悲观态度。毕竟,生育与否牵涉每个人和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更何况地球的资源应该是由整体人类来承担,不应由少数人牺牲个人幸福来成全。
上文节录自第145期《香港01》周报(2019年1月14日)《“生育恐惧”在美国蔓延》。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