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社共赢创蓝海|关心社会大小事 发掘新商机

撰文: 谢显文
出版:更新:

创造共享价值(Creating Shared Value,CSV)是一种既能让公司受益,而同时带动相关利益者共同获利的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受惠者除了公司员工、商业伙伴及客户以外,企业只要走对了路,找出切合业务的最佳位置,最终更能令生意更上一层楼。《商社共赢创蓝海:CEO秘笈》系列邀请不同企业CEO分享如何创造共享价值,今次邀得Bowtie保泰人寿联合创办人兼联合行政总裁颜耀辉,以及文化旅游公司活现香港创办人陈智远,透过他们的创业故事,分享如何找出市场隐性需求,而又未被发掘的潜在商机,从而为公司带来全新发展。

保险公司Bowtie趁政府推出自愿医保的时机,针对市场打造全新网购保险平台,具透明度的销售手法吸纳到教育程度高的年轻和专业客群,透过提供标准化、具透明度和可负担的医保开拓新市场,冀能提升大众对保险业界的信任。

陈智远最初因喜爱旅游而成立活现香港,至“保育皇都戏院”一役,他本着守护古迹储存社群故事,却无心插柳为公司开启新局面,从此走入企业眼球,开展了企业与企业之间(Business to Business, B to B)的顾问业务。旅游以外他更开展电影业务,投资电影《缘路山旮旯》,望能将香港最好一面给更多人欣赏。

Bowtie创办人颜耀辉:打破保险经纪销售模式 推标准化保险网上投保

Bowtie创办人颜耀辉提到,公司直接将不同保险的保障资料详列于网上平台,客人了解后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保险。

Bowtie创办人颜耀辉亲解公司名字的由来,他指人生重要场合男士们会带上煲呔,一如保险,当大家有了想守护的人,或是成家立室后,就会开始为身边人的保障打算。

“香港做保险的人多,保险公司多,但未买保险的人也有很多,不过保险经纪大都较着力推销保障有限主要属投资成份的产品,反而简单而基本的医疗保险,在市场上仍有缺口未被覆盖,这种保费不高的产品,正适合线上上销售,政府推行自愿医保正是Bowtie发展的时机。”颜耀辉表示,当时Bowtie打破保险由经纪介绍的模式,打造标准化保险,将保障细节清楚罗列于网上平台,吸引顾客自行了解详情,比较产品后选出最切合个人需要的产品,当中大部分都是学历较高的年轻客户,亦不乏专业人士。

Bowtie创办人颜耀辉认为,公司具备鲜明性格和理念,不单能吸引消费者,亦能凝聚优秀人材加入团队。(Bowtie提供)

以往保险业透明度低 Bowtie明码实价打入市场缺口

颜耀辉自言曾是打工仔,也曾因病住院而面对保险不足之苦,其家人经营茶餐厅,不少伙记也没有买保险。他认为保险无关年龄,亦不难负担,例如30岁人士要获得200万元人寿保障,每月只需付70多元,只是保险业透明度低,令不少人因而却步。颜耀辉从自己与身边人的痛点,再推至市场上抗拒经纪推销而未能投保的一群,从而为Bowtie找到打入市场缺口的关键。

颜耀辉表示,由于Bowtie的投保者都清楚自己的保单内容,故Bowtie退保率很低,而致电查询的顾客,亦鲜见问及最基本保障内容,令营运效率大大提升。他续指,当顾客亲身感受到保障清楚又高效理赔的服务,就会慢慢为家中长幼购买及介绍身边朋友,这亦有助拓阔Bowtie的客源。

公司为员工投保难 启发推企业套餐开拓中小企市场

创业初期Bowtie为员工买保险也曾遇困难,因而启发颜耀辉开创中小企市场,近年更提供指定企业套餐,获市场正面反应。随保险客户版图拓展,颜耀辉期望下一步可开展更多基层教育,与非政府组织合作, 让更多有需要的市民获得最基本的人生保障。

Bowtie经常参与慈善活动回馈社会。(Bowtie提供)

现今公司讲求性格 迅速回应社会 花费少连系更强

有别请大明星宣传或以舖天盖地的广告,Bowtie最深入民心的代言人,可算是当资深顾问的前财政司长曾俊华,而临床肿瘤科权威莫树锦教授出任医疗顾问,亦巩固其专业形象。Bowtie亦不时关怀社会,例如疫情高峰期送出消毒搓手液,现旗下咖啡店及健康中心亦提供“Bowtie共享遮”,让街坊免费使用,在保险以外的日常生活,以体贴措施打动香港人。

颜耀辉表示,“现今创业好讲公司性格,无得扮,就算产品好价钱合理,购买者也会考虑你的理念与他是否相符。我们没有大预算做广告,但从身边人中看到社会有这些需要,所费不大却十分窝心,亦会令大家觉得Bowtie是一间有心的公司,同社会创建更强的连系与信任。”Bowtie亦奉行顾客至上,在社交平台的正负评,公司都严谨而迅速回应,他认为亦能令消费者增加信任。

对于中小企,颜耀辉认为商机可从生活或身边人中找出未被发现的缺口,但找到后要把自己当成顾客反思是否可行。另外,引入科技亦有助降低成本,成为开拓业务的重要工具,建议老板们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部分。颜耀辉强调,关心社会并不是负担,但企业需找到合适切入的位置,以善意走出一步,随时收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活现香港创办人陈智远:社会慈善资源有限 找自力更新的路走下去

活现香港创办人陈智远提到,创立公司之际已经决定要以能够自负盈亏的营式执行。

活现香港创办人陈智远早年离开政府,热爱旅游的他,渴望为旅客展现香港最美一面,“我去旅游时,总觉得文化古迹及地道故事永远最动人”,他把这份热爱化成事业,2013年时联同朋友创立活现香港,希望为访港旅客分享最地道的香港故事。

要藉旅游保育文化,陈智远指一开始已决定好要以生意模式去经营,找到可行方法自负盈亏而非依赖政府或企业资金生存,“社会慈善资源有限,如最后资金中断时难以维持下去,所以一定要找到自力更新的路先可走落去。”

决定好经营模式致力打造地区深度游,壮大业务总需时,没料在2016年因北角皇都戏院带来大突破。当年活现香港团队惊觉皇都戏院面临转手,其传奇故事或随拆卸烟灭,陈智远表示:“最初纯为挨义气,因公司初期推出的其中一个‘行街团’就在北角,皇都戏院都系其中一个景点,香港老事物随社群变化慢慢烟灭,我哋做文化旅游,其实与地区是相依为命,所以无关生意,我哋介入咗呢个拯救行动,倡议将戏院列入一级历史建筑。”

保育皇都成转捩点 公司性格鲜明吸引潜在客户拓企业顾问业务

“保育皇都之战”因活现香港团队善用社交平台,引来传媒及公众关注,最终发展商答允保育。陈智远指,救戏院的故事让他明白了两件事,其一是现今的公众很重视企业个性,如皇都戏院令公司性格鲜明,自然吸引到潜在顾客;其次是用力时要用对方法,事件中其小团队藉互联网及社交平台引来社会大回响,其实与人手与资源多寡无关。

活现香港当时挨义气推出北角“行街团”,结果成为营运的转捩点,开拓了企业顾问业务。(活现香港提供)

他续指,这次事件也推动公司走入公众及商界眼中,其保育古迹、推动文化又年轻具活力的形象,为公司带来全新商机,无意中开创了企业与企业之间(Business to Business, B to B)的顾问业务,让公司跳出旅行社框框打出不一样的新局面,自此为企业的地区或文化项目出谋献策,在赚钱的同时亦不忘推广及保育地区文化的初衷。

活现香港从不墨守成规,作为文化旅游公司,近年更杀入影圈,投资电影并推出相关旅行团,再次为生意带来惊喜,陈智远表示:“当进入赚钱循环,就要想如何再投资去相关而又未被覆盖,并且有可能获得回报的范畴,旅游公司参与电影本就是有趣的故事,始终带团人数有限,电影却无远弗届,票房连同配套的旅行团回报超出预期,亦达到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

寄语同业多想一步 善用资源关心与业务紧扣的问题

对于中小企同业,陈智远认为业务各不同,难有开拓商机方程式,惟他认为首要是找出能持续营运的方法,然后再试从本业与社会中,找出与自己价值观相符的事,随时发掘到新机会,“生意不止是生意,大家可以多想一步,连系与业务紧扣的问题,看当中有没有可以发挥之处,关心社会、与社群为善也不用人云亦云,大有大做,小有小做,善用资源去做,惊喜随时出现。”

巨型飘浮红心装置Chubby Hearts早前在港展出,“活现香港”亦把握机会推出“快闪追心团”,邀请不同界别的嘉宾分别从速画、摄影、电影、社群及建筑角度,与参加者深度交流,把文艺活动与地道文化互相结合,以崭新视觉发掘城市魅力。(活现香港提供)

香港社会创业论坛及研究团队已经发表《商社共赢创蓝海》研究报告,该研究获得社创基金资助进行,探讨企业如何透过创造共享价值,应对新常态,在市场中寻找商机脱颖而出。如欲了解更多创造共享价值详情,现在即可浏览研究报告(点选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