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2018】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承载情欲之物

撰文: 添子
出版:更新:

奥斯卡尘埃落定,最佳影片情归《忘形水》(Shape of Water),而最佳男主角则由《黑暗对峙》(Darkest Hour)的Gary Oldman夺得。按照奥斯卡一贯标准,其实得奖影片和演员都合情合理。惟今届提名电影中,我始终钟情《以你的名字呼唤我》(Call Me By Your Name)。

《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电影海报。

一般来说,这种电影总会让我害怕又期待,既乐见这种题材打入主流,却又恨某些喜欢用同志题材大造文章强力抽水的电影人。但我很喜欢导演Luca Guadagnino和编剧James Ivory的处理手法,把1980年代若隐若现的知性、浪漫与情欲展现得恰度好处,也喜欢他将古希腊的哲学、文学和犹太教的文化束缚、规条信手拈来,化成不同的抽象意境。尽管《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大奖旁落,只获得最佳改编剧本奖,这套电影还是为观众留下一个深刻故事,也留下充满象征意义的事物,以及淡然抑郁的浪漫余韵。

Elio与Oliver初见的情形。(电影剧照)

恤衫

犹记得头一幕,主角Elio(Timothée Chalamet饰)与美国研究生Oliver(Armie Hammer饰)在意大利相见,后者穿着短裤和宽大的折袖恤衫,领口纽扣开至胸前,休闲中带点张狂,散发一种诱人的魅力。恤衫之于男性是重要的衣物,不论正装或休闲服,总会看到恤衫的踪影。浓郁的男性气息在Oliver身上透出来,薄薄的恤衫欲盖弥彰,是Elio的情感诱饵。那位研究生与他一房之隔,换洗的恤衫短裤随处扔,更无时无刻撩拨他的心。电影中后段二人表明心迹,Elio亦向Oliver索取初见时他穿的那件淡蓝恤衫;离别之时在火车站,Elio穿的还是Oliver送他的那件淡蓝恤衫。

离别时Elio依旧穿着Oliver送他的恤衫哭成泪人,情感求之不得,唯有寄托衣服之中。(预告片截图)

求之不得,唯有寄情于此,那件恤衫承载着Elio对Oliver的情感和欲望,也是Oliver对他的回应;但它同时象征两人之间永远不能宣之于口、不能得到的亲密。既是渴望,也是恐惧,这件恤衫是Elio的“petit objet a*”。

*编按:“petit objet a”(中译:小客体a)沿自精神分析师拉岗(Jacque Lacan)的理论,意指驱动不可得之欲望的物件,象征心中的渴望,却又不可得的恐惧。

Elio与Oliver初见一幕:

Oliver的六芒星项链从不离身,他敢于承认犹太人的身份,却难以面对自己的同志情感。(电影剧照)
六芒星项链象征犹太教的传统,于Oliver代表束缚,于Elio却代表对前者的爱慕。(网上图片)

六芒星项链

在原著小说和电影中,两个主角的家庭都拥有犹太背景(Jewish background)。Oliver颈上挂着一颗六芒星项链永不离身,Elio见状便说:“从前我也有一条这样的项链,只是母亲说我是自由人,便没有戴过。”六芒星,又称“大卫星”(Star of David ✡),当今以色列国旗上也印着这样一个图案,是犹太教中常见的传统标记。于Oliver而言,六芒星代表他的犹太血脉,也代表民族束缚他的保守性质。电影结尾Oliver告知Elio订婚的消息,曾唏嘘说:“若父亲知道我喜欢男生,一定会杀了他。”

但于Elio而言,六芒星却代表他与OIiver的共同点。电影中段他忽然重新戴上久未见过的项链,只为向Oliver表明心迹。这种清涩又故意的“情侣装”举动固然让Elio的角色更可爱,也是对六芒星本身传统意义的狠狠攻伐。

电影中,教授、Elio与Oliver打捞出的铜像是出自Praxiteles之手的《Dancing Satyr of Mazara del Vallo》。(电影剧照)
Oliver尴尬的眼神出卖了他的情感,也让教授明了他对Elio的心思。(电影剧照)

古希腊雕像

除了浓厚的犹太背景之外,希腊文明也同样占了电影中重要的位置。Elio的父亲Professor Perlman(Michael Stuhlbarg饰)是考古学家,主要研究有关五世纪古希腊的文化和历史。其时为著名哲人如苏格拉底、柏拉图、阿里士多德涌现的年代,风气开放而自由;而电影中打捞出来的希腊青铜像则名为《Dancing Satyr of Mazara del Vallo》,出自同年代雕塑家Praxiteles之手,象征欢愉和欲望,也象征古希腊对同性情感的开放和包容。教授与Oliver整理雕塑资料时,前者落下如此形容:“雕塑的形态结实壮健,肌肉凹凸有致,又带点漫不经心的姿态,以致它们处于一种永恒的暧昧状态之中,仿佛有意挑起你对它们的欲望。”Oliver旋即以尴尬的眼神偷看教授,透露被说穿秘密的心虚。

二人握手言和的一幕看似可爱温馨,其实是个悲凉的隐喻。(电影剧照)

于Oliver而言,雕塑就是Elio的形象投射,若即若离又欲拒还迎,充满美好的暧昧和禁忌;雕塑却又同时是Oliver躲避的伎俩,Elio向他倾诉心声却惹得二人处处回避,他主动向Oliver握手示好,Oliver却用一只雕塑断手回握,不敢主动接触他。面对同性情感,Oliver始终退缩,只敢投射情感于雕塑之中。若恤衫是Elio的objet a,雕塑自然是属于Oliver的objet a。

Elio与Oliver握“手”言好的一幕:

Elio在阴暗阁楼中将情欲全灌注在杏桃中,本就不打算把情感宣之于口,却被Oliver意外撞见。(电影截图)
这一幕本该春光旖旎,镜头一转却突入哀伤,情绪转折让观众分外心酸。(电影截图)

杏桃

甜美的果肉,喷洒的果汁,观众其实不难看出杏桃在戏中的性暗示,除此以外自然另有含义。犹记得Mrs. Perlman(Amira Casar饰)把杏桃汁端进书房时,教授有意无意引导Oliver解说杏桃的词源(etymology),他指出“Apricot”本出自拉丁文,意为“异类”,及后来历经演变,词义变成“早熟”(premature/precocious)。一词多义,却句句指向Oliver与Elio后来发生的暧昧关系:同性恋在1980年代自然不是能够宣之于口的异数,年仅17岁的Elio爱上24岁的Oliver,难道又不是早熟?满树杏桃,代表他们俩的爱,如此不容于世,只能藏在盛夏中的小宅中。

另一幕有关杏桃的场景看得人面红耳赤,只见Elio挖开果实丢出果核,他忍不住用杏桃宣泄肉欲,沾得一身甜腻果汁。后来Oliver走进房间与他缠绵,希望把那载满精液的果实吃下。Elio崩溃大哭,因为杏桃是禁果的化身,诱惑他们吃下,让他们恐惧接受诱惑的后果;尝了禁果的甘甜便离不开这样的美好,所以才会害怕,Elio才会脱口说:“我不想你离开。”

原著小说作家解释Peach Scene的重要性:

《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本是改编自犹太作家André Aciman的同名小说《Call Me By Your Name》,整套电影的叙事充满缓慢而温柔,若说是所谓“诗意的语言”(Poetic Language)也不为过。当中的表征(semiotics)和意象(symbolic)隐约得不可言喻,却实实在在扎进观众的心。的确,用轻描淡写来处理强烈情感和欲望不比明目张胆的横陈肉体更有视觉震撼,但却能萦绕看倌心中久久不散,更能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