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服饰的天桥大翻新(下):从文化挪用到共融
承接上篇有关时装与传统服饰的讨论,其实近年有不少设计师正努力改善文化挪用的现象,在创意与尊重之间取得平衡。当然,也有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尝试颠覆业界的欧洲中心主义,透过独特风格为自家文化和历史发声。
让我们回归时装界对“文化挪用”的争论。
上回提到不少反面教材,因侧重创意而忽视了对异国文化的尊重,而引起强烈反弹和争议。批评重要,改正更重要,有什么办法能够扭转这种时装业界恒久存在的歪风?
先旨声明,我对翻新传统服饰绝对支持,因为只有让传统紧贴时代,透过设计将之与一般人拉近距离,才能做到有效的传承。惟过程当中,不能因为取易舍难而将艰涩深厚的设计背后的文化脉络抽离,更不能让作品沦为毫无意义的表征。换言之,设计师若想以异国传统图案、布料和剪裁作为服装灵感,必先深入了解当中每个象征的意义、缘由、用途以至忌讳,才能避免“文化挪用”的情况。
实情是你根本不能透过只穿上别国的民族服装就能了解他们。(The thing is: You can’t actually “walk in someone else’s shoes,” by simply putting on their clothes.)
看过反面例子,不如看看以下正面例子:
#1 Xander Zhou
在刚过去的2018年秋冬季男装时装周,中国设计师Xander Zhou回归中国文化,为华服带来崭新且富有未来感的演绎。他将中国刺绣、水墨融入剪裁细致的西装、领带等外国服饰,同时又利用类皮革的物料制作长衫马褂,为传统服饰增加可塑性和可穿性。
#2 Manish Arora
以斑斓色彩和立体剪裁成名的印度设计师Manish Arora,善于将传统手工刺绣、钉珠等技术融入时装之中;他的设计亦拥有印度传统服饰如Sari(莎丽裙,类似印度传统wrap dress)、Dhoti(印度男性的宽裤)等的影子。他接受英国BBC访问时强调:“如果我不将印度文化带进我的设计中,可能我早已湮没于一波又一波的潮流之中,被其他拥有才华的西方设计师取代。”
#Dolce & Gabbana
一向不关心小众议题的Dolce & Gabbana在2016年一反常态,在秋冬季系列中推出Hijab(头巾)与Abaya(罩袍)单品,广受穆斯林女性族群欢迎。品牌的设计沿用她们常穿的喱士、丝绸、纺纱等物料,同时加入Dolce & Gabbana的玩味图案,既能保持Modest Fashion的端庄贤淑,贴近穆斯林女性的宗教观,又能为她们提供有别于传统的时装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