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衫都是一门专业?
认识一位90后行家,他说中二时便立志投身与时尚相关职业,自小对各大品牌、设计名师、经典风格倒背如流。相反,我却只是糊里糊涂地入行成为所谓的时装编辑,懵懵懂懂地边学边做,甚至无知到在入行时才知道世上有种职业叫“fashion stylist”。
造型师除了为杂志大片、广告、电影、剧集拍摄负责配搭服饰,也替名人红星打点平日或红地毯装扮,专门为时装骚上的模特儿设计造型,有本事的造型师分分钟能化腐朽的服装为神奇。当然,初入行当assistant者,主要负责的不是衬衫拣衫,而是做快递员借衫还衫,做阿四pack衫、熨衫、叫外卖⋯⋯
国际著名的造型师
说到知名造型师,我最欣赏的其中一位是Katie Grand。她曾跟多个品牌合作,自Marc Jacobs设计的Louis Vuitton 2003年春夏系列中首次担当造型师,此后连续为品牌17场女装骚和4场男装骚设计造型,其他合作品牌包括Bottega Veneta、Prada、Dolce & Gabbana等。更为津津乐道的是她创办了《Pop》和《Love》杂志;跟Hogan推出联乘系列;Mulberry曾邀她任创意总监,她婉拒的理由是“我虽能胜任,但这种程度的设计师太多了。”此话当然有自谦成份,她出手的话,成果仍然比许多人强吧,但我更同意一个人能做到的事情有许多,但时间和心思有限,不如就只做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就好。年前有缘跟Katie Grand在上海碰面,她给我的印象十分良好,毫无架子,聊天时就似跟朋友分享穿衣配搭似的教人舒心。
Patricia Field:1966年在纽约开设时装店,又创立时装品牌House of Field。因《Sex and the City》剧集一战成名,令Sarah Jessica Parker成为style icon,她功不可没。其他参与代表作包括电影《The Devil Wears Prada》和《Confessions of a Shopaholic》。
Edward Enninful:18岁成为《i-D》时装总监,后来跟《Vogue》多国版本和《W》都有合作。今年入主《Vogue》英国版成为主编而声名更噪,不久效力杂志36年的时装总监Lucinda Chambers离职(被炒?)成为时尚界茶余饭后的话题。打扮平实的他表示:“我的工作是将形象投射在别人身上,我从不喜欢太突出自己。”
Lori Goldstein:曾为麦当娜配衬造型(如MV《Take a Bow》),参与Versace和Hermès等多个广告。她曾说过:“我讨厌reference,作为造型师,我喜欢由零开始,综合我喜欢的东西。我绝对不会在拍摄前一天在房间衬好服饰,你以为万无一失,但其实反被慌张影响作品。”她也很少去睇骚,因为“我受够了虚伪,人们总在判断别人,我也在判断别人”。
Rachel Zoe:客户包括大批女星和名媛,由Nicole Richie(二人一度反目)、Kate Hudson到Jennifer Lawrence。“我寻找合适的手袋、珠宝、衣服、鞋子,组合在一起,为明星们制造出最完美的造型。我所做的一切都关于时尚,生活就像是走红毯,欢迎来到我的生活。”这是真人骚《The Rachel Zoe Project》的开场白。
梁懿,误打误撞成为时装编辑,并非欠缺投入热情,只是更爱冷眼旁观。
更多行内行外话题,尽在【Just An Outsider】专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