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教育】首间市区华德福小学:不是“无皇管” 课堂学自理

撰文: 梁蔚澄
出版:更新:

看着孩子的黑眼圈、手执一份也许连家长也不会的功课,如何为孩子另觅出路?不少家长考虑Happy School、自然学校,甚至Homeschooling,而正在香港萌芽的华德福教育亦渐受家长欢迎。华德福教育已有98年历史,各地超过1000间学校采用此法,这个主张“慢学”、重视孩子的成长、创造和想像力的教学法,在幼稚园及初小阶段并没有功课及考试,不少家长亦困惑如何了解孩子的进度,这又是否一个“无皇管”的教室?摄影:龚嘉盛摄录:黎家浩

校园在铁路站附近,有间名为香岛华德福学校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这不像其他的华德福幼稚园及小学一样远离市区,校舍设在二楼,四周也是暖色,有种令人安心宁愿的感觉。

没有操练文化 重视儿童成长节奏每个学生都是精神奕奕的上学,在门口换了布鞋后,便冲到室内的两个秋千或拿个木制呼拉圈玩耍,笑声渐渐累积,但当印度借资深老师Ms. Deepa开始在课室前拍手,小朋友便自动站在她的四周,跟着节奏拍手。Ms. Deepa不需要出声叫安静,学生亦明白老师的用意,渐渐平静下来,然后开始进入课室。这招“无声胜有胜”来拍手,看似是游戏,但其实这是老师与学生建立的默契,亦是老师的“管理”方法。

延伸阅读:【另类教育】两个妈妈开华德福小学:走出传统 无功课的愉快慢学

+4

华德福主张“慢学”、7岁前不需要练习写字及串字,又没有功课、考试,其实是内含一个很有系统的学习模式,但在应用时相对自由。说白一点,因为没有特定的框架,老师要了解孩子的成长需要后作出相应的活动,有点像是对老师的考验。“慢学”不等于放任,华德福因应孩子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从意志、感情、知性三方面提供适当的教育。如初生婴儿至6、7岁的孩子是透过意志和感受、情感,或者灵魂也会顾及;7岁至14岁的儿童处于发展心灵、对世界的探索;对中学时便是思考的阶段,主力在学术、独立思考等培育,因此幼稚园阶段不用写字、做功课及考试;初小学形线画、接触英文字母、中文字等。

由不会洗碗到自己收拾东西

校监Sharon笑言,不懂用洗洁精亦不紧要,最有趣的是孩子擡起地布抹干自己的用具。因为是采全日制学校,早上有一个茶点时间,中午则有午饭时间,学校每天提供不同的饭菜,孩子的任务就是吃饱后,自己洗碗及把餐具放回原位。不过他们最踊跃的就是跑到一间活动室,以沙包、长木凳、呼啦圈等来建立自己的游戏小天地。

重视孩子向外走

学校将参照华德福小学传统课程,以7年成长周期特质设计。小学开始会有主课堂,学生需要学习语文(中、英文)、数学和形线画;下午时段的艺术课、做手工、运动、音乐课就散布于不同的日子。当中令孩子最期待的就是出外活动课,每个星期三的下午,他们便可走出课室,接触大自然及任意玩乐。Sharon说:“一星期的全日学习对小朋友是很疲累,我们也知道小朋友出外活动的机会不多,家长忙于工作,甚少机会带小朋友出外,因此与其早点放学,倒不如带他们出外走走。”

小学属非牟利私校,采全日制,现有5间课室,最多可收生110人。这个星期六是学校的开放日,届时亦可了解课堂如何令孩子快乐成长。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