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困难症】依赖占卜或他人决定 专家:过度思考不如相信直觉

撰文: 梁秀雅
出版:更新:

午饭时间,走进餐厅呆望餐牌上的A至D餐,苦思良久仍未能下定主意,“鸡扒很吸引,鱼柳也好像不错。”、“吃饭还是意粉好?”在同伴们催促下,口快快说:“那A餐吧﹗”当侍应准备离开之际,却急忙叫嚷:“呀﹗还是B好了…”食物端上桌,眼看友人的A餐卖相很要好,内心说道:“早知不改也罢。”吃甚么恍惚是人生每天一大难题,面对生活种种选择,犹豫又害怕做错决定,好难拣,我们都笑说这种人有“选择困难症”。

凡事犹豫不决就是选择困难症吗?(《人间至味是清欢》剧照)

选择,就是取与舍的过程。在商业社会工作,随成长增添愈来愈多角色身分,每做一个决定,随之而来的后果总是难以估计,有时代价超出想像,无法回头,便要步步为营,大事如是,对于小事也习惯这套思维模式,三思而后行,亦成了犹豫不决的形象,这就是“选择困难症”?

延伸阅读:眼浅女生更刚强!心理学家:眼泪含压力激素 哭泣令关系更亲密

完美主义或自卑的人,较容易出现选择困难症。(《人间至味是清欢》剧照)

选择困难 因完美主义或自卑?

“选择困难症”又被称为“选择恐惧症”,《人类与社会心理学公报》公开了滑铁卢大学的心理学家Jeffrey Hughes和Abigail A. Scholer的研究。他们称选择困难症人士为“利益最大化倾向者”,分为“提升型”及“评估型”,前者在思考选择时会冲量选择能否提升个人地位、增加收入,想要面面俱圆,做最完美的选择;后者则难以放弃自己拥有的任何可能,思考过程沉迷在各种可能之中,一旦作出决定后容易后悔、沮丧。这也是自卑的一种,不相信自己的判断,在乎他人的看法,害怕做错决定而要承受负面的后果。

有时过度思考,反而令人偏离理想的决定,第六感告诉你该怎样的时候,请相信直觉。
心理学家Jeffrey Hughes
(《原谅他77次》剧照)

因此,选择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

逃避选择

“恐惧心理会引发逃避的行为,选择恐惧症人士即使有个人想法,也会因为恐惧而逃避选择。”精神科医生Jennice Vilhauer博士说,即使再三催促也会想出诸多借口,就是不愿正面回应,这样不但拖垮事情,亦会影响人际关系。

依赖他人、占卜作决定

由于这类人有的自我形象低落,凡事不会单凭自己的想法,老是依赖第三方作决定,如身边人的意见,宁愿由他们的判断承担后果。或以占卜,如塔罗牌、占星、相学等方法预测未来,企图借以避免负面结果,作为选择的依据。

选择过程出现焦虑不安

Vilhauer博士指,内心恐惧会反映在身体上,选择困难症人士在选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头晕、心跳加速或颤抖。如果你发现自己每次选择时都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你真的有选择困难症。

如果当我们每下一个决定后,脑海老是想著可能其他选择更好的时候,那每一个决定都带著独特的遗憾。
心理学家Barry Schwartz
心理学家Barry Schwartz鼓励人应该缩窄选择范围到2至3个,凭个人直觉作出决定,无需理会太多别人的看法,自己快乐便好了。(Ted.com)

相信直觉 提升选择过程的效率

选择困难症人士为了要作出一个最好的选择,陷入漫长的思考过程,但往往这种观念成了枷锁,花长时间犹豫与挣扎,也不代表一定有好结果。心理学家Barry Schwartz主张“Freedom of Choice”,曾于Ted talk开讲:“今天,我们的生活有很多选择,如果当我们每下一个决定后,脑海老是想著可能其他选择更好的时候,那每一个决定都带著独特的遗憾。”他鼓励人应该缩窄选择范围到2至3个,凭个人直觉作出决定,无需理会太多别人的看法,自己快乐便好了。Jeffrey Hughes也说道,“有时过度思考,反而令人偏离理想的决定,第六感告诉你该怎样的时候,请相信直觉。”

10/10/10 作最坏打算

著名作家Suzy Welch自创了10/10/10的选择方法,建议人在3个不同的时框架上思考选择带来的结果,即10分钟、10个月后及10年后会是怎样,让人以不同视角看事物。“如果我们预想到现在作出的决定可能让自己后悔,这意味著你走另一条路会预见一个更快乐的未来,那么遗憾不会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你正在面对人生抉择,这种想法会是不错的提醒。当然,午饭吃甚么这种事,就轻松看待吧!

资料来源:Real SimpleLifehackBus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