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地图】文青怎样玩转新加坡(博物馆篇)
新加坡,一个同时蕴含东南亚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度,既能找到融合马来菜和中国菜的娘惹美食,也有从中国传过去的正宗褔建炒饭。不论是曾经去过还是准备到访的你,如果对于新加坡的印象仍停留在肉骨茶、环球影城、无边际泳池的话,是时候更新一下想法,探索星国近年发展迅速的艺术文化。摄影:黄宝莹 协力:新加坡旅游局
时常有文章分析旅人的几个类型:吃喝玩乐型、景点观光型、文化深度型等等。对于一些想放松玩乐的人来说,参观博物馆似乎不会成为行程的首选。然而博物馆不是洪水猛兽,所谓沉闷只是片面印象,只要懂得发掘和具方向地逛,从博物馆里看到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其实可以很有趣。新加坡面积虽小,却荟集多国不同的文化,更有为数不少的博物馆,我们精选了数间特色博物馆,一同探究一些必看的展品。
新加坡国家博物馆( 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
新加坡的国立博物馆,是城内最悠久和最大的博物馆。白色圆拱顶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外观吸引,同时亦反映其建自1887年的悠久历史。博物馆长期展览有10个,不能错过的当然有一系列记载新加坡发展的历史展览,由殖民地时期开始讲到争取独立的经过,展馆更重塑了星国人在不同时代下的生活面貌。
除了人文社会的历史文化,国立博物馆亦记载了新加坡大自然的历史变迁。长期展览“Glass Rotunda:Story of the Forest and Singapore, Very Old Tree”以动画方式投影了新加坡从前开始已存在或绝种的动植物,走进时感觉置身于梦幻国度,时而于花海、时而于草原、时而在雨林……令人目不暇给。展厅另一部份“Very Old Tree”则以摄影呈现国家树龄悠久的大树,大树与民居交错,在看树的同时也能侧看新加坡的日常风景。
国家画廊 (National Gallery )
新加坡国家画廊是2015年新成立的画廊博物馆,长期收藏来自东南亚地区的艺术,也会不定期跟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合办短期展览。先从画廊的建筑说起,它的前身是政府国会大厦及前最高法院,为了保留建筑原貌,馆内部分展区更特意迁就内部格局不作任何改动,令人犹如置身法庭内看艺术一样,别有一番特色及意义。
谈到画廊不能错过的艺术品,以下有两大推介,首先是画廊主打的东南亚艺术品。在芸芸众多作品中,职员向记者介绍了馆内一幅花费三年时间购得的镇馆之宝《森林之火》(Forest Fire),作品由印尼画家萨利赫(Raden Saleh)于1849年创作,并赠送给荷兰国王威廉三世,翌年被封为国王御用画家。虽然备受重用,但由于印尼是荷兰的殖民地,他在画作中展现了争扎之情,将大火投射为人民水深火热的处境,带有政治意味。另外,画作的技巧亦甚为高超,在没有照片可作参考的年代,艺术家要特意探访马戏团、动物园后创作,于当时来说,能画出如此像真的创作是相当不容易。除此以外,你也能在此看到相对所有公共博物馆中收藏最多中国已故著名画家吴冠中(1919-2010)的作品。由于获得艺术家及其家人赠送共129件作品,展馆“风景哪边好?”现时精选了16幅山水画,突显吴冠中融合水墨与油画的创新画技。
艺术科学博物馆 (Art Science Museum)
世界上第一座结合艺术与科学的博物馆,由建筑大师萨夫迪(Moshe Safdie)设计。外观看来像是莲花的特殊造型,其实是巧妙地让自然光由天窗照入,兼顾实用与艺术的设计。博物馆的每块花瓣等于一个展览厅,总共有21个。
特别推介展厅《未来世界》,当中通过四个关键故事——大自然、城镇、公园和太空,分别让人走入花瓣飘落的世界、创意无限的都市设计、色彩缤纷的虚拟公园以及浩瀚的数位宇宙。所有展区都欢迎访客参与互动,好玩而且对未来产生不同的想像。
土生华人文化馆(Peranakan Museum)
土生华人博物馆位于一栋近百年历史的古老建筑,前身为新加坡最早出现的福建人学校“道南学校”。博物馆主要介绍娘惹文化,所谓Peranakan,原意为“土生的人”,至于“土生华人”即是外来移民与本地人所生的土生族群。博物馆虽小,但五脏俱全,将不同时期的土生华人在宗教、食物、婚姻、生死等方面的文化重新呈现。馆内展有娘惹的服装、拜神的神明桌、古早器具和用品等等。
馆内其中一个亮点,也是挑战胆量的位置,就是模仿了当地人丧礼的一间房间,一间集视觉、声音、气味的展览玻璃房。一副活灵活现的棺木放于面前,细致又像真,可以具体地感受到当地不同的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