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影像】钻进街角小巷 漫游美术馆 在新加坡遇见艺术

撰文: 黄宝莹 摄影组
出版:更新:

第五届新加坡艺术周(Singapore Art Week 2017)在一月中举行,全国在为期12天的艺术周期间,都会举行各式各样的艺术活动。国内大小画廊、博物馆及非牟利场地也会参与其中,展出从传统到当代的视觉艺术作品。大会称,今年的艺术周着重于探讨人际关系,重审历史和记忆,与观者产生互动,提升鉴赏水平。例如泰国艺术家Anon Pairot,在艺术登陆新加坡博览会中展出的作品“给平民的武器” (Weapons for the Citizen),委托工匠师以色彩斑斓的传统布料制作成枪械,以讽刺国家提高军备开支而轻视社会福利,并唤起民众对传统工艺的关注。“01影像”记者访采了多个展览场地,包括:艺术登陆新加坡博览会、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国家博物馆、艺术科学博物馆、吉尔曼军营艺术区等,读者不妨透过相片感受展览的艺术气息。摄影:黄宝莹,撰文:李泽锋

图中Aliwal 艺术中心是个多学科艺术中心,重点支持表演艺术发展。Aliwal城市艺术节中的博览会、画廊、展览、漫步,和文化研讨亦是艺术周的重点节目。(黄宝莹摄)
在Pahang Street附近一间咖啡店,墙上亦画上壁画,充满艺术气息。2017年艺术登陆新加坡博览会(Art Stage Singapore)于1⽉12⾄15⽇在⾦沙会议展览中⼼举⾏,有来自27个国家的120多间美术馆齐展出当代顶尖艺术家的作品。今年论坛的主题为《净现值:艺术、资本与未来》,通过探讨艺术的价值、想像⼒与发展,并交流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经营业务的话题。(黄宝莹摄)
游客⾦沙会议展览中⼼的运河上乘船游览,河上波光潋滟。(黄宝莹摄)
一名观众正在参观艺术登陆新加坡博览会的展览。今年博览会聚焦全球资本经济发展对东南亚国家们在文化、信仰、社会关系和日常生活的影响。(黄宝莹摄)
博览会中展出了泰国艺术家Anon Pairot作品“给平民的武器” (Weapons for the Citizen),他委托工匠师以色彩斑斓的传统布料制作成枪械,以讽刺国家提高军备开支而轻视社会福利,并唤起民众对传统工艺的关注。(黄宝莹摄)
新加坡为建造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在旧有的最高法庭与市政大厅建筑旁边筑起有玻璃拱顶的天井,由巨大的金属树状结构支撑。(黄宝莹摄)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里的一个雕塑展品。美术馆设有不同展馆,包括展示新加坡艺术变迁的DBS Singapore Gallery、吴冠中作品的 Wu Guanzhong Gallery,展示东南亚艺术发展的Southeast Asia Gallery等。(黄宝莹摄)
在国家美术馆,展出“艺术家与帝国:直面/遭逢殖民遗产”展览,藉展品反思帝国与殖民的深刻意义。(黄宝莹摄)
观众正在参与艺术科学博物馆(ArtScience Museum)的展览。艺术科学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座同类博物馆,在2011年揭幕,共设有21个展览馆。(黄宝莹摄)
艺术科学博物馆中新设展览“未来世界”(Future World),超过1500平方米的空间,设有16个互动装置,让观众置身其中。(黄宝莹摄)
“未来世界”展览中,观众正和艺术装置互动。(黄宝莹摄)
艺术家廖志强(Gerald Leow)的作品Basha,以军用及露营常见的天幕为灵感,镜面的物料使它与附近环境融社一体,是艺术项目“Lock Route”中,在吉尔曼军营(Gillman Barracks)艺术区展出的雕塑作品之一。(黄宝莹摄)
艺术家Maitree Siriboon在吉尔曼军营艺术区展出的作品Dream of Beyond Part 2。(黄宝莹摄)
吉尔曼军营艺术区于晚上,举行Art After Dark活动,设计师向观众展出自己身上时装。(黄宝莹摄)
在国家美术馆,展出“艺术家与帝国:直面/遭逢殖民遗产”展览,藉展品反思帝国与殖民的深刻意义。(黄宝莹摄)
一群观众正在欣赏“艺术家与帝国”展览。是次展览由国家美术馆和泰特英国美术馆合办,展出16世纪至今超过200件作品。(黄宝莹摄)
入夜后,Art After Dark更设有艺术家演讲、行为艺术表演、美食和音乐等,吸引不少观众到场参观。(黄宝莹摄)
游人对摄影师Robert Zhao“非常古树展览”(Very Old Tree)中作品沉思。Zhao的创作灵感,源自在新加坡国家档案馆中,发现一张最古老的明信片之一,上面画有一棵古树。新加坡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是新加坡最大且最具历史的的博物馆。收藏东南亚各民族的文化精品。于艺术周期间设座谈会及艺术导赏。(黄宝莹摄)
艺术科学博物馆(ArtScience Museum)门外的莲花池的镜面装置,倒映了博物馆的外貌。(黄宝莹摄)
国家博物馆中有一个名为“不可见是非不可见” (What is Not Visible is Not Invisible)的当代艺术展,以非传统的创作让观众体验无形的情感,及抽象与有机结构之间反复无常的关系。图中是英国多媒体艺术家Martin Creed 名为626的作品,让人置身在布满绿色乳胶气球的房间思考物理空间的概念。(黄宝莹摄)
游人正在亚洲文明博物馆前拍照留念,该馆前身为殖民地政府的办公楼,位于新加坡河北岸。主要研究泛亚洲的文化与文明,展示新加坡多元文明的起源。(黄宝莹摄)
新加坡雕塑家张华昌(Chong Fah Cheong)的作品“第一代人”(First Generation),位于浮尔顿酒店旁边的加文纳桥,是新加坡旅游局发起的艺术项目,作品于2000年首次亮相。(黄宝莹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