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健康吃粽?专家教一招免加重心脏负担

撰文: Heho健康
出版:更新:

端午节当然少不了香气四溢、料多味美的粽子应景!但对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多吃2口,就可能让血压、血脂齐飙高;若严格忌口,又少了点共度佳节的氛围。而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如何健康吃“粽”?医师告诉你!

台湾国泰综合医院心血管中心主治医师郭志东表示,虽然各地的烹端午节当然少不了香气四溢、料多味美的粽子应景!但对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多吃2口,就可能让血压、血脂齐飙高;若严格忌口,又少了点共度佳节的氛围。而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如何健康吃“粽”?医师告诉你!调手法各异,但传统咸粽子仍少不了糯米、五花肉、蛋黄等食材,在加入调味料搅拌,不但高油脂、高含钠、高热量,还缺乏纤维质,是不容易消化的料理。

心血管疾病病友如何健康吃粽?(按图👇👇👇)

+5

粽子高油、高钠、高热量,恐造成心脏负担

他说:“以最受欢迎的咸肉粽为例,高油又高钠,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冠状动脉疾病的病人吃多了,血液的黏稠度会随之上升,除了让血压飙升、加重心脏负担外,更容易增加心肌的缺血程度,诱发心绞痛、脑中风和心肌梗塞。”

而甜味粽子内馅包裹豆沙或枣泥,因为甜馅需要和入大量的糖分、油脂才能成团包入糯米中,热量也不低。过量摄取,不仅让糖尿病病友血糖不稳定,更是导致冠状动脉疾病的危险因子之一。

得舒饮食概念入粽,用食物替代法则包粽

郭志东建议,可运用“得舒饮食”概念,在端午佳节中帮助病友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好发。得舒饮食的原则,包括:低钠、高钾、高镁、高钙、高纤维,以及减少油脂、饱和脂肪酸与胆固醇的摄取,并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取。

因此,不妨利用“食材替代”方法,包颗适合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均能享用的健康粽子吧!

1. 糯米纤维少:改用五谷杂粮类,如五谷米、糙米、燕麦、山药、紫米、番薯等取代,以提高纤维的摄取。

2. 五花肉、咸蛋黄油脂多:改以瘦肉、鸡里肌或鸡胸肉、黄豆等豆制品代替,减少油脂及热量摄取。

3. 保留健康元素:包粽原来会加入的菇类、牛蒡等,能增加蔬菜比例;加入腰果、松子等坚果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胆固醇代谢,同时吃进更多营养素。

没有包粽习惯,选颗健康好粽就更为重要

如果端午没有包粽习惯,而是外购粽子时,郭志东建议,首选为杂粮粽、其次是台湾南部粽。杂粮粽可以增加钾、镁离子及纤维的摄取量;南部粽因为经过水煮,可以带走部分油脂。

之所以没那么推荐北部粽,是因为北部粽通常是先把糯米熟、拌成油饭,再包入粽叶蒸煮,整颗保留满满的油脂量,对健康影响较大。他建议:“肉粽中包入的肥肉、咸蛋黄都应挑除不吃,减少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的摄取。”

相关文章:【消滞饮食】吃粽热量高又易肥?必读4招助消化减胀气要食呢啲...👇👇👇

+8

不沾酱、少主食、勤运动,才是健康之道

郭志东说道,在外选购的粽子其实大多调味充足,不太需要另外沾酱,如甜辣酱等,就可以品尝到粽叶清香和米饭原味,最重要的是,可以大幅减少盐分的摄取量。

而粽子以糯米为主,属全谷根茎类食物,一般常见的粽子大小,相当于8分满的饭量,1餐食用1颗已足够,甚至应减少当天其他餐的主食分量。并搭配蔬菜、水果,将健康均衡的饮食融入佳节当中。

郭志东呼吁,吃完粽子时,也不要忘记好好运动把热量消耗掉!每次40分钟,每周3至4次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如慢跑、游泳、踩单车,有益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端午应景莫喝“雄黄酒”,剧毒恐伤身

他提醒,除了吃粽,端午节还有“喝雄黄酒”作为辟邪除虫的传统习俗。但“雄黄”为含硫和砷的矿石,经加热之后转化为三氧化二砷,是对人体有害的剧毒,食用后,可能会肠胃不适,上吐下泻,严重时,损伤神经、肝脏、肾脏、心肌等器官,建议不要饮用。

延伸阅读:

COVID-19/长期新冠常见易喘、疲倦!专家解析如何避免、确诊后注意事项

【本文获“Heho健康”授权转载。】

“本文内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见,并不代表《香港01》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