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禁不如疏,控烟禁毒不能一味靠吓
来稿作者:黄榆婷
近月,政府铺天盖地的警告年轻人不要尝试太空油毒品,我们当然支持政府禁毒,但我们也要问,为何年轻人会跑去吸毒?相信每个家长/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没有那个小朋友喜欢被“禁止”、被“警告”,尤其青春期的孩子踏入“反叛期”,并且进入“身份对角色混淆”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青少年寻求自我认同,可能会对父母和社会的期望产生反叛,以探索自己的身份,社会越是“不准”,他们就越要尝试。
目前满街的“太空油”毒品警告、禁令,到底是想提醒年轻人不要尝试,还是想吸引年轻人去“挑战”?香港从小学就已经教导学生不要接触毒品,不要吸烟,不要酗酒,难道他们不理解毒品、烟草、酒精的害处吗?
某些言论指因为有学生吸食太空油毒品,所以就要禁止电子烟,其实电子烟与毒品完全是两回事,根本不应该混为一谈。现代小朋友很聪明,他们懂得自己上网增长知识,他们会知道太空油毒品和电子烟是两码子事。若他们发现政府将两件事相提并论,用同一力度、同一方式去全禁,小则会觉得政府“当我系三岁细佬仔,呃得就呃”,大则会逆反,这样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政府、教育工作者、家长、社会更应该去关注为何年轻人明知一些行为无益但仍然要尝试这些东西的原因。他们是否没有人关心?是否因为感到空虚?是否对生命失去希望,对未来失去期待?当一个年轻人选择放弃自己的时候,社会舆论无论宣传多少太空油毒品有害,都不可能阻止他们吸食。
放在禁烟上也是一样,君不见政府越是加大力度禁烟,越是将电子烟、加热烟打入黑市,吸食的年轻人就越多?反而酒精合法化、有监管地出售,马会有规管地“赌波”、“赌马”,酗酒及沉迷赌博的年轻人则不多。
所谓“禁而不绝”,这个世界不会因为某样东西被立法禁止就会一夜之间消失。如政府禁止售卖电子烟、加热烟多年,黑市上的销售反而越来越多。试想想,如果陈肇始当年没有一刀切禁止销售电子烟、加热烟,而行规管售卖制度,现在正规零售点的货架上可能会有受规管、安全、有保证的电子烟在售卖,为希望合法得到这些替代产品的人提供一条途径;非法的黑市仍会存在,但肯定会不如现今猖獗。
说到青少年和逆反心理,烟包上那些恐怖的警告字句和图样,甚至将电子烟与太空油毒品画上等号,可能也会成为反向宣传,心智未成熟的反叛青年或许更想尝试,以达到一个在同辈面前挑战自己、展现自己的目标。
所以,单纯全面禁止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太空油毒品不会因为政府禁止后就全面消失,年轻人仍然可以从罪犯手中购买并使用太空油。而另类吸烟产品、加味烟禁令也只会使供应流入黑市,不受规管地销售,年轻人不但能随时随地购得,甚至会被不法分子诱使或利用参与贩卖活动。此举真的是为年轻人好吗?
对于这些“反叛”的年轻人,社会与其一刀切的禁止,不如做好疏导工作,给年轻人准备更多有益身心的活动,对他们多点鼓励,少点指责,不要让他们对生活失去期望,给予他们对未来的希望,这才是最好的控烟、禁毒政策。
作者黄愉婷是学校发展主任,曾任职小学教师。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