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稿|与青少年建立互信 应对太空油吸食问题

撰文: 01论坛
出版:更新:

来稿作者:李婉仪

“太空油”已被列为危险药物,贩卖者最高可被判处终身监禁,但吸食的青少年人数,又有没有明显减少呢?据笔者的深宵外展服务团队观察,青少年吸食太空油的情况变得隐闭,要主动寻找这批青少年并建立信任关系,才能提供即时和适切的介入。

虽然政府已立法打击“太空油”,惟社交平台上依然随处可见相关广告。那些广告甚至将吸食太空油的罚则刊载在售卖太空油的广告旁,根本是挑衅警方,可说是视法律如无物。

业界经常形容吸食太空油“隐蔽性极高”,是由于吸食太空油需要以电子烟作为载体。青少年往往以吸食电子烟掩饰吸食太空油。警方今年初引入太空油试纸,试图起到阻吓力,结果的确能减少青少年在街上吸食太空油,但却未必能根治问题,因为青年会转到更隐闭的场所吸食太空油,例如是家中、酒店,甚至租“私窦”一班人一同吸食。

针对售价低、容易在网络上购买的情况,我们当然寄望警方加强执法,如堵截毒品进入香港、或是在源头(如网络等)上打击销售的渠道。无奈的是,我们与毒品的抗衡根本没有停止过。每过一段时候又会有新兴的毒品出现,海洛英、大麻、氯胺酮、摇头丸、可卡因、冰毒、以至现今的太空油,社会上又是一轮铺天盖地宣传该种毒品祸害之深远,但却抑制不了新一波毒品的兴起。

禁毒常务委员会公布2023年上半年毒品相关统计,因解闷、情绪低落或压力而首次吸毒的人数比例上升,而受到同辈影响亦是另一个主因。

年轻人不是不知毒品的祸害,但他们将毒品作为排解压力的方法或是用作换取友侪认同的“友谊券”却是值得我们正视的问题。同时亦反映学校、家庭等等满足不到年轻人在情感上的需要,让毒贩抓住了年轻人的缺失,引诱他们尝试以毒品逃避现实生活的种种难处。

与其我们穷尽力量去叫年轻人戒除毒害,倒不如我们在年轻人面对压力及难题时,在他们身边给予足够的支持及支援网络,让毒品这一种伪装的排难解忧的“糖衣”被撕碎。

针对上述问题,本会两队日间及两队深宵外展服务队,定期到访有青少年聚集的吸毒黑点,主动接触并建立关系,采取预防、补救及辅导三大应对策略。在预防层面,我们透过流动车、简单身体检测(如肺活量测试)、心理测验等工具,向青少年推广“缓害”(Harm Reduction)理念,提升其危机意识,减低因偏差行为导致的风险,如服药过量或性侵犯等风险。在补救层面,当发现青少年身处即时危险或可能影响其生命安全时,工作员将迅速介入,确保其获得适切援助。在个人辅导层面,透过个案跟进或小组活动,深入了解青少年内在需求,从而提供针对性的支援与辅导,协助他们建立正向价值观。

作者李婉仪是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协调干事。文章仅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

“01论坛”欢迎投稿,来函请电邮至01view@hk01.com。来稿请附上作者真实姓名及联络方法。 若不适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