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婆疑堕契女6000万骗局案 两男涉扮金管局职员等 否认欺诈受审

撰文: 朱棨新
出版:更新:

七旬离婚妇多年前认识一名女子,并视对方为“契女”,但疑遭“契女”诱骗投资失逾6000万元。“契女”疑先叫老妇签下文件,之后借词投资,叫老妇把钱存入相关户口。为确保老妇成功到银行开本票以进行投资,“契女”涉派人陪同老妇到银行。后来老妇想取回利润,“契女”却称金管局要求老妇再付款才能取回金钱,并涉派人扮演金管局职员。老妇后来与女儿商讨,最终报警。涉扮演金管局职员及曾陪老妇取本票的人,否认欺诈及洗黑钱等罪,案件今(17日)在高等法院开审。

控罪涉骗事主195万港元及50万美元

两名被告:伍超光,54岁,物业管理,和郑德起,53岁,文员。两人共同被控2项欺诈和1项洗黑钱罪,指他们诈骗杨少蓉195万元,和清洗1.4万黑钱。伍另被控1项欺诈罪,指他诈骗杨50万美元,郑则另被控3项洗黑钱罪,指他清洗53.7万黑钱。两人涉及的7项控罪,控罪时间介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

首被告伍超光。(朱棨新摄)

杨眼中的契女是了不起的金融界人士

控方开案陈词指,事主杨少蓉现年77岁。她于2014年5月,在中环交易广场某咖啡店,透过朋友认识范佩韵。朋友形容范“好叻”,懂得金融。杨和范认识不久,便以“契妈”和“契女”相称。在杨眼中,“契女”是了不起的金融界人士。范知杨喜欢投资,但对投资认识甚少。

签下文件只字未提投资

杨认识范1、2星期后,已到范于上环的办公室,并先后签下多份文件,声称范替杨投资。惟控方指,该些文件对投资只字不提。

范曾用钱买两辆保时捷

范起初向杨指,只要把款项存放在汇丰银行的户口,交易员便会自行操作,令杨获利。杨因此把1100万美元,转至她于汇丰银行的户口。其后,范建议杨投资欧洲酒店的发展项目,杨因此多次把款项转至范相关公司的户口。至2015年7、8月时,范已收取杨合共500万美元,但她把钱花在与投资无关的事,包括购买两辆保时捷。

控方续指,杨和范曾经两次前往伦敦,但杨不知道所做何事,只知和外国人开会。

范曾向杨出示文件指联名户口有1亿美元

此外,范称为方便投资,和杨开设联名户口。为了显示她投放资金,范曾经向杨出示看似银行发出的文件,显示两人的联名户口有1亿美元。惟控方指,无论是范声称的联名户口,或是出示的联名户口文件,均属虚构。警方事后检获的文件中,其中一份文件显示该户口有82亿美金。

出示金管局信件指取回利润要再付款

控方又指,杨其后问范取回利润,范便出示看似是金管局发出的信件,指杨要支付款项,才可取回投资回报。范并找来首被告伍超光,出任金管局职员。控方又讲及次被告郑德起在案中的角色,指范游说杨投资时,杨都会到银行拿取本票,而郑则都陪同杨。此外,郑亦担任范3间公司的公司秘书。

范被羁押却讹称患癌在英就医

至2017年8月左右,范因涉及另一官司被羁押,开始没有露面。郑告知杨,范因癌症而在英国留医,并把范撰写的信件给予杨。范在信中称刚完成子宫癌手术,著杨和金管局合作。

此外,杨曾到范的办公室,当时伍和郑亦在场。郑把一封声称是范父亲撰写的信件交给杨。信中感谢杨的配合,指其女儿移除一边的子宫。

杨称未有足够资金有被告不信

惟杨当时声称未有足够现金,其中一名被告不信,陪同杨到银行,确认杨的确没有足够现金。两星期后,该名被告指杨可以取消其保险保单,套取现金。杨到银行查问,职员回应指需要一星期才可“断单”。

同时,杨和女儿商量后,要求和范见面,最终联络郑。郑和范的丈夫应约,当时范的丈夫仍称妻子身处英国,杨的女儿把对话录音。

事件最终报警,控方指杨在事件中损失,逾6000万元。

案件编号:HCCC14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