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季易惹病】中医教路:川贝止咳未必得 或咳上加咳

撰文: 张善彤
出版:更新:

本周天气继续寒气逼人,市区温度徘徊摄氏15度至22度。寒风一起,稍有不慎便“中招”,被伤风感冒缠上。伤风感冒最怕鼻塞、咳至有痰,坊间“秘方”指吃川贝及炖橙止咳、嗅蒸气可通鼻塞等,但有中医师提醒,感冒和咳嗽有“寒”和“热”之分,并非所有方法均适合两者,宜先了解病情再对症下药,例如寒咳人士进食川贝,有机会咳上加咳。

流鼻涕、鼻塞、咳嗽,常为感冒人士带来烦恼。(Getty Images)

香港防痨会中医诊所暨香港大学中医临床教研中心中医师陈晓萼指,从痰涎的颜色、黏度、咳嗽的频密程度等方面,分辨咳嗽属“寒咳”、“热咳”抑或“干咳”。有别于“热咳”的浓痰,寒咳的痰较稀、较白 ; 由于晚间时分是一天中阳气最弱之时,因此寒咳患者在晚上咳嗽的频密程度也会特别高。相反,“热咳”患者一般会在咳嗽之余,会伴随其他炎症,例如喉咙痛。

陈晓萼表示,咳嗽与鼻敏感的病发原因相近,均是肺、脾、肾虚所致,“如寒咳已持续一段时间,都属于体质差。”她补充,经常吃火锅、燥热食品之人士,一但染上感冒便会偏向热咳。相反,如平时弱不禁风、“沾寒沾冻”,感冒时便会倾向寒咳。

  寒咳 热咳 干咳
征状 白痰、
痰涎较稀、
多于晚间时间咳嗽。
黄痰、
痰涎较稠、
咳嗽频率较频密,且多伴随炎症。
不常带有痰涎。
忌饮/ 忌食 煎炸食物、生冷食物、冻饮
宜饮/ 宜食 姜、温水 菊花 百合、花旗参、麦冬

资料来源:注册中医师陈晓萼

陈晓萼建议,每当咳嗽时都应该戒吃煎炸、生冷食物。寒咳、热咳、干咳的病发诱因不同,若要纾缓咳嗽,便要视乎咳嗽的属性。寒咳患者宜吃和胃的食物。至于热咳患者,则可吃清热、疏热气的食物以纾缓咳嗽症状。

坊间不乏止咳化痰的方法,陈晓萼指,并非所有方法都奏效。而即使有助纾缓病情,亦未必适合所有病人:

川贝

不少市民常以为川贝有效止咳,常将其用于煲汤。川贝的确有化痰功效,但要留意它还有清热的效用,因此对于热咳患者会见到效果。至于寒咳患者,则不宜吃川贝,否则将有机会加剧咳嗽症状。

炖橙

炖橙加盐是坊间一直盛传的“古传止咳秘方”,但橙肉性偏温、较燥热、易生痰,故此不建议患者感冒期间吃橙。不过,陈晓萼指出,橙皮有祛湿化痰功效,带有白痰患者煲陈皮水饮用,有效纾缓咳嗽症状。

用手摁住喉咙将手放在喉咙位置,为喉咙、气管保暖,对寒咳患者确有止痕止咳的作用,然而对热咳的患者则作用不大。除此之前,寒咳患者亦可穿上樽领衣,也可为气管保暖。至于久咳不愈的患者,或需要更保暖的措施,如贴上暖贴。

“擤”鼻涕用力过度或用错方法,或会演变成中耳炎。(Getty Images)

除痰多咳嗽外,流鼻涕、鼻塞,也常为感冒患者带来烦恼,患者通常会用改变睡觉姿势、按穴位等方法清空鼻道,保持呼吸畅顺。注册中医师陈晓萼列举了以下常见的通鼻塞方法,她指出部分方法有效,但需小心操作,若用错方法,随时演变中耳炎。

以盐水冲走鼻孔水的黏稠物

盐水可冲洗“通道”,因此物理上可行。不过,自行以盐水冲走鼻孔水的黏稠物,若手法有误,或会令鼻道受损,滋生更多细菌。由于操作上暗藏危机,因此不建议以此方法通鼻塞。

嗅蒸气

蒸气有温通作用,可纾缓鼻塞症状,但要小心控制鼻孔与蒸气的距离,以免灼伤。陈晓萼建议患者可在煲滚的热茶或热水,远距离嗅其所喷出的蒸气。另外,使用挥发油和薄荷茶,亦可做到相同效果。

按穴位

坊间经常流传按耳穴可纾缓鼻塞,陈晓萼解释,耳朵有多个穴位,市民未必能按中正确的穴位,而且按耳穴需要长期刺激才有效,因此自行按压的效果不大。她建议,患者可按压迎香穴(鼻翼两旁)和印堂穴(两眉心之间),每次3至5分钟,可纾缓感冒、鼻敏感和鼻塞症状。

“擤”鼻涕

用力擤鼻涕的方法是大错特错。将两边鼻道的鼻涕同时清空,或会将黏液或鼻水“谷”上耳道,便会有耳朵闭塞的感觉。病情较轻微和身体循环较好的的患者,耳道一般会于1至2分钟便会再次畅通,但病情较严重的患者,随时演变中耳炎。正确的擤鼻涕方法应是先按住一边鼻孔,擤走另一边的鼻涕,然后再做另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