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辩论】公屋联会倡居屋与私楼市场切割 工厦变过渡性房屋
公屋联会今日(12日)举行传媒茶聚,当中就公营房屋政策、土地供应选项提出建议。公屋联会建议将居屋与私人市场分割、容许未补地价的业主与同类业主作互换交易等。面对公屋轮候时间上升,为解决基层市民急切住屋需求,联会亦建议将公私营房屋比例调高,并改划更多过渡性房屋。主席文裕明认为现届政府有决心改善住屋问题,但形容远水不能救近火,应有更多短期措施回应市民诉求。
倡重新厘定居屋销售对象
公屋联会建议将居屋市场与私楼市场分隔,只容许业主转售单位予绿、白表人士。他们指,分隔市场可限制炒卖活动,亦鼓励绿表人士交回公屋再编配,增加出租公屋的流转性。联会亦认为应厘定居屋与绿置居的定位,如居屋日后只予合资格白表人士购买,而绿置居则只予公屋户及绿表人士,以重整置业阶梯。
增加未补地价居屋流转性
公屋联会亦指应增加未补地价的居屋流转性,包括容许业主间进行单位互换交易,及业主放售后,可于一定时间内回购另一未补地价的单位,可借此鼓励居屋业主楼换楼,提高市场流动性,亦可善用房屋资源。公屋联会主席文裕眀称,曾向房协前主席邬满海提出方案,对方亦同意其建议。身兼房委会资助房屋小组委员、公屋联会总干事招国伟透露,房委会将于月底开会,讨论转售年期等新居屋转售限制。
调高公私营房屋比例 增加过渡性房屋供应量
提及争议不断的公私营房屋比例,公屋联会认同须由现时的六四比,调高至七三比。当中增加的一成应以资助出售房屋为主,令更多市民上车有望,同时亦可鼓励更多公屋户释出现有公屋单位,以回应现时住屋需求。
文裕明认为,面对公屋轮候时间渐长,现届政府部份措施如改划私人土地予兴建公营房屋、下调资助房屋售价等,都是远水不能救近火,政府应改划更多过渡性房屋,如改建工厦、改划石篱中转屋空置单位作暂住房屋等。
就土地供应选项收集3700份问卷 呈交专责小组
“土地大辩论”公众咨询期于本月26日结束,公屋联会就当中10个选项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到三千七百份回应。当中大部分受访市民支持填海、发展郊野公园边陲地带等中长期选项。联会将整合及分析调查结果,于公众咨询期结束前呈交予土地供应专责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