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辩论】胡恩威伙陈婉娴办参与式剧场 探讨如何做好香港地

撰文: 张雅欣
出版:更新:

土地大辩论公众咨询将于月底结束。文化评论人胡恩威、工联会前立法会议员陈婉娴、湾仔区议会前主席黄英琦、以及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郑炳鸿等人,联合策划参与式政策剧场《做好香港地》,冀透过戏剧演出,与观众来一场土地大辩论。

进念‧二十面体联同香港发展策略研究所合办的《做好香港地》,上周率先到访四间中学巡回演出。在张祝珊英文中学演出时,提到租务管制、最低人均居住面积、社区设施规划等概念,又即场邀请学生填写土地问卷。

本身是进念‧二十面体联合艺术总监暨行政总裁的胡恩威接受《香港01》专访。被问及剧场为何以土地政策为题,他直言:“香港很多社会问题跟规划有关。”他指出,政府缺乏有系统的规划,令社区设施严重不足,市民“连骨灰龛都要争”,更令非商业、非地产项目被边缘化。

例如剧场提及,1997年的时候,全港共有173间戏院,至今暴跌至56间,座位亦由12万个减少至4万个,仅及当年三分一。原来,港英政府曾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推出“土地利用计划”,将戏院连同学校、体育馆等列为社区文娱设施,规定每1000人需设88个戏院座位;至八十年代政府改例,把戏院列入商业零售设施,戏院座位自此与人口比例脱勾。戏院数目暴跌,以致电影投资者不敢投资。

六十年代政府推出的“土地利用计划”,将戏院列为社区文娱设施,规定每1000人,需设有88个戏院座位,唯有关政策,在八十年代取消。(朱润富摄)

至于已成历史的租务管制,在1973年,政府立例限制1981年6月19日前建成的旧楼,租金上限不得多于市值90%,同时限制每两年租期加租幅度不得多于30%。另外,只要租客愿交市值租金,业主必须续租,不得随意逼迁。

然而,租务管制于2004年全面取消,胡恩威认为,这令社会变得短视,“人们不敢投资太多,因为租期短,大家倾向做些短炒短卖的产业。”他提到,有个从事音响工程的朋友,投资巨额金钱为工厦改装,即使被业主疯狂加租,只得无奈接受,直至无法经营。

胡恩威强调,政府要发展产业,尤其创科等回报期长、不确定性高的产业,必须在某个程度上设立租务管制,或在卖地条款内,引入一些保护租客的原则,否则人们宁可北上发展,享受更优厚的空间条件和政策配套。

胡恩威认为,缺乏租金管制,令社会生态变得短视。(朱润富摄)

《做好香港地》强调与观众互动,设有不少咨询环节。被问及在土地规划上,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是否足够时, 胡恩威直指:“很多时候都是‘閙交大会’。大家只讲自己立场。政府觉得一定不可以租管,环保团体说一定不可以发展郊野公园,‘这些’一定都是不正确的。”

他认为目前的咨询停留于各自表述,寸步不让,“整个社会像很硬的肌肉,要些massage (按摩),大家要放松点,深呼吸,不要事事也如此绷紧。”他建议政府建立“房屋大数据”,收集并分析公众意见,寻找双嬴的方案。例如市民期望保留郊野公园,政府可不作大规模破坏,而研究兴建另类的过渡性房屋,释放郊野公园潜力。

胡恩威建议政府建立“房屋大数据”,收集并分析公众意见,寻找双嬴的方案。(朱润富摄)

三位张祝珊英文中学中五级的同学观看演出后,分别接受访问。关颂沂称,知道土地大辩论现正进行中,但不知道详情为何;而看罢演出后,她最想居住在新加坡,因为人均的居住空间和公共空间都较香港多,而且社区配套较为完善。关舜文则说,曾听闻土地大辩论,但不知土地供应专责小组有进行问卷调查。杨洁宜认为,《做好香港地》让她了解更多与房屋问题相关的数据,发现香港房屋问题比想像中严重。

《做好香港地》将于9月13、14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公演。

《做好香港地》参与式政策剧场日期:2018年9月13-14日时间:8:15 pm 地点: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 门票现于城市售票网 及大麦网公开发售信用卡电话购票服务︰2111 5999网上购票︰www.urbtix.hk / www.damai.cn节目查询:2566 9696进念网址 www.zuniseason.org.hk

《做好香港地》民意调查︰https://zh.surveymonkey.com/r/6LJ6FNP

《做好香港地》强调与观众互动。(朱润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