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治疗】绘画老师以慈父形象 抒解儿童丧亲或父母患癌的情绪

撰文: 陈乐希
出版:更新:

当家人患上癌症,甚至因病去世,对我们的心情和生活都会有所打击。对心智还未够成熟的孩子来说,失去身边保护他们的人,影响更甚。有机构就透过不同辅导小组、治疗活动,专门协助丧亲孩子及家庭积极面对丧亲的打击,重建和谐及温暖的家庭生活,让孩子的身心与智能得以健康发展。除了丧亲,其实当孩子的父母患上癌症等重病,他们的身心都会备受影响,所以机构近年将服务范围扩展至病患家属,陪伴病患者家庭走过康复之路。摄影:郑子峰

今年6岁的朗诚,稚气的脸上挂著灿烂的笑容,在画室中像小鸟般“吱吱喳喳”,非常活泼,所画的画色彩缤纷,图案丰富。不过,去年的他并非如此。

他的妈妈于去年6月确诊乳癌,两个月后开始化疗,共做了6针化疗。妈妈身体底子一直都很差,每针都因白血球太低而发烧要入院,接著又做电疗。众所周知,癌症患者接受接受治疗时,外观上会有所转变,而对于小朋友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冲击。

朗诚妈妈正在服食荷尔蒙药,已经在康复中。

安全感不足衍生出倒退性行为

面对妈妈患癌,加上爸爸在这段期间又突然遇上意外,要进医院做开脑手术,当时还是个幼稚园生的朗诚,出现了一些安全感不足的征兆。他晚上经常作恶梦,梦到狮子老虎追他、有人用枪射他,不敢睡觉,怕黑得不让妈妈关灯。更甚的是,早已经戒掉尿片的他,竟然开始尿床。资深辅导主任袁佩丽姑娘指,“小朋友看到爸妈都入医院,心中很担心他们会死,觉得保护他的人都会出事,那刹那真的会很徬徨。他安全感不够,就可能会有倒退性行为,例如吃手指,讲BB话,尿床是其中一个明显的行为”。

在朗诚妈妈患病期间,他们被转介到进心会儿童及家庭哀伤辅导中心,持续接受辅导。进心会服务父亲或母亲离世或患癌,并育有 15 岁或以下子女的家庭,提供多项辅导小组、游戏治疗及多元智能发展小组,协助他们积极面对生活。其中朗诚最爱的活动,就是“我画我天地”的绘画班。

以绘画抒解小朋友情绪

面对父母亲离世或者患重病等突发事件,年纪尚轻的小朋友会不知所措,“治疗对病人的外观有影响,小朋友看到很惊慌,没有安全感,不知道为何父母会掉头发,身体上有巨大变化。而他们的担心、焦虑未必可以用口讲出来。”袁姑娘说。透过绘画和不同颜料的运用,小朋友便可自由表达内心的想法与感受。

朗诚的画作,带出“渴望得到保护”的讯息,而当妈妈问他为何画中没有爸爸时,他说:“因为爸爸进了医院。”听起来也令人心酸。不过现时再次看到这幅画,朗诚就指会把爸爸加进去!可见他的心情已变得开朗。

的确,朗诚的情绪变化,一一从他的画作中呈现出来。绘画班导师朱嘉明指,朗诚其中一幅画作令他印象特别深刻,“画中是朗诚和妈妈在一把雨伞下,躲避外面的风吹雨打。风雨都是灰灰暗暗,雨伞却是颜色鲜艳夺目。”有丰富辅导经验的袁姑娘就说:“画中雨伞的体积庞大,能够完全替人物遮挡风雨,一眼就看得出画作的意思是朗诚希望自己和妈妈可以得到保护。”

小朋友能够从绘画抒发出自己的情绪,对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帮助。朗诚妈妈留意到儿子每次到画室都像在家中般放松,朗诚更曾经称赞导师“好温柔、好喜欢小朋友、好有心,经常跟他们玩耍、说话幽默”。要成功在绘画班营造出家庭中得到的安全感,让小朋友安心打开心扉,朱老师担当了重要的角色。

绘画可以让小朋友得到自己的空间,不用理会外面的风风雨雨。
绘画老师 朱嘉明

慈父形象助小朋友建立自信心

朱老师在画班任教了12年,跟一般导师的风格不一样,他以“慈父形象”重新塑造孩子心目中“父亲”的角色,透过绘画给小朋友经历“亲近爸爸”的安全感及获得“爸爸”的赞赏及肯定。朱老师指,“画画不贵乎技巧,而是创作联想”,所以他每次都会围绕一个主题,再引导小朋友想像,画出心中所想。例如访问当天,主题是“三原色和三间色”,朱老师就引导小朋友从颜色联想出生活中不同的事物。他认为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性格,所以他们的画作都有不同的元素,不是一般画班中一式一样的作品。

朱老师又不会批评小朋友的画作,著重他们能享受画画,只会教导小朋友如果更仔细观察生活上的细节,如何可以画得更吸引有趣等。小朋友在父母患病或者去世后,自我形象会比较低落,而他们在画班中得到“爸爸”的赞赏和肯定,自然能够建立自信心和满足感。朱老师更指,其实绘画世界就像是小朋友的避难所,“绘画可以让小朋友得到自己的空间,不用理会外面的风风雨雨。”

朗诚接受了不同治疗和辅导、父母的病情又稳定下来后,画作比以前更色彩缤纷,显示出他的情绪已经渐渐得到处理。即使朗诚现时升上小一,妈妈看他学业上负担加重了,想停止画班,他也坚持继续上课,可见画班和画画在他心中占了一个重要席位。

除了开办画班,进心会亦会为小朋友举办画展,透过他们的作品,让社会大众了解丧亲小朋友的内心世界和成长经历,小朋友亦可从中获得满足感和提升自信心。

展览资料:

日期: 2017年12月27至31日地点: 香港中央图书馆展览厅内容: “情迷南生围”及师生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