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西九试运行无人驾驶电动车 是否引进仍待测试
上星期开始,西九文化区引入了法国Nayva的无人驾驶车电动车ARMA,在苗圃公园试行,以每小时9-10公里的速度行驶700米的指定测试路径。昨日,文化区管理局向外界公布这一项计划,他们预计试行一个月后会向运输署提交报告,待运输署批准后才可让公众使用,现阶段没有确切的实行时间表。
连接园区内与园外的交通接驳
西九文化区总面积占 40.91公顷的填海土地,临近多个交通接驳点,现时有机场快线、东涌线九龙站、西隧、东涌线柯士甸站,将来还有高铁。管理局行政总裁栢志高(Duncan Warren Pescod)表示,文化区的设施M+博物馆、自由空间及M+展亭、故宫博物馆及戏曲中心等散布不同的角落,管理局一直思考园区内的交通,曾考虑现代的铁路系统作交通工具,但不合西九的发展性质,故从上年开始研究引入环保的无人驾驶电动车的计划,“电动智能无人驾驶车的科技稳定及发展得快,我们开始测试,看看会否适用西九文化区。”柏志高预期车辆能作2至3公里的定点运输,连接西九主要的场馆及各个交通接驳点。
白色的ARMA耗资二百万,体积有如二分一架小巴,重四吨,车头车尾能够互换而不用掉头,配有11座位及伤残人士使用设施。无人驾驶电动车是一项新科技,技术的发展比起其所需配套走得前,世界各地和香港运输署也没有完善的政策及法例管制其使用。西九文化区为试行阶段的ARMA申请了临时的特别驾驶执照,但因应现时运输署的测试规定,为了安全起见,本可以供15个人同时乘搭的ARMA,只能供11个人使用,且当中必须有一位控制员。
ARMA配备激光雷达传感器、GPS定位仪器及摄录镜头,能够提供3D视讯及感应周围环境,并通过行车电脑引导行驶。ARMA落地两星期,第一星期主要为编程,第二星期至今已测试了上百次,包括定点路线行走、障碍物测试及移动障碍物测试。由于是无人驾驶,全车8个激光雷达传感器180度环绕车身,有如形成一个盒子式的隐形屏障,保护途人及周围的动物,避免发生撞到行人、雀仔、蝴蝶的情况,一旦侦测到障碍物,都能自动减慢速度及煞停。
现场测试的稳定度不算理想
根据现场十分钟的测试效果,ARMA对障碍物十分敏感,如有人挡在它三米半范围内,使会发出震耳的响号,可是如黄雨及红雨下,却会把雨滴当为小动物而不能自动行驶;自动导航因为GPS讯号的接收能力差而不能自动行驶,需要控制员人手操作,倘若行经两三公里的地点,不稳定度更高;天气太热而令冷气机滴倒汗水,夏天耗电量有机会太高而不能稳定持续使用。“这些测试结果会传回法国总厂作分析”,管理局高级交通及运输工程师林顺杭指。
现时45辆同类型的车在全球行驶,如欧洲、美国、中东地区、日本及新加坡也有营运,但现阶段西九整个计划的执行度仍属初阶,如未能确定无人驾驶电动车适合在文化化区使用,也无人驾驶电动车对应的相关交通法律仍待审批,这一架ARMA是否孤例仍未能确定。与新加坡的例子不同,新加坡的陆路交通管理局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签署了一项协议,双方将合作开发无人驾驶巴士技术,但西九是单方面引入此产品,并没有相关的技术配套,也没有政府主动在法例上的支持及支援,成果难以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