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戏曲中心货不对办? 总监茹国烈工地现场亲回应
天有不测风云,因天雨关系,约好的戏曲中心工地现场访问推迟了一个星期。一个星期后阳光猛烈,西九文化区表演艺术行政总监茹国烈走出办公室,带着记者来到工程依然如火如荼的戏曲中心。作为西九文化区计划中第一座落成的主要设施,戏曲中心自设计到兴建的数年间曾多次惹起争议,上月更有网民将疑似“已成型的戏曲中心”的照片与原本设计作对比,批评两者外观相差甚远。对于茹国烈来说,批评的声音是在预料之内,但他尤为感慨的是,这座建筑是移民加拿大数十年的建筑师谭秉荣的遗作,他不希望辜负对方寄托其中的香港情怀。(协力:陈奉京)
项目建筑师去年去世 戏曲中心成遗作
Bing Thom(谭秉荣)十岁前的大部分时间也在香港,大约八岁才随家人移民到加拿大。他在加拿大学建筑、长大、成名…后来成为了加拿大当代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建筑师。
五年前,茹国烈在戏曲中心设计比赛中认识谭秉荣。同年12月,谭秉荣建筑事务所(BTA)和吕元祥建筑师事务所(RLP)组成的团队在五十个参与团队中获选为戏曲中心的设计团队。戏曲中心原计划在2017年落成,可惜工程有所延误,落成时间推迟到2018年,而谭秉荣却不幸在2016年10月因脑溢血于香港去世,终年75岁。
作为西九文化区表演艺术行政总监,茹国烈在过去几年和谭秉荣的接触不少:“我们不时会有争拗,对他来说,设计西九戏曲中心是他人生中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项目,是一个寻根的homecoming计划。”他形容谭秉荣为一个相当坚持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香港伯伯”:“有一次我们在西九搭了一个大戏棚,邀请了Bing Thom来看,因为他在温哥华看传统戏曲的机会不多。虽然他当时已七十岁,但一到戏棚就在台前后台‘捐窿捐罅’,他又想从高的角度观察演出和观众席之间的关系。我们正想为他找爬梯时,他已经爬到三四层高的棚架。”
回应网民质疑:对比角度不同
先前有人在街上拍了一些戏曲中心的照片,与设计图作对比后,认为很不相似,但其实是因为所拍的角度与设计图的并不一样。网民拍的是中心的后门,而设计图中的是正门,因此开口的大小形状才有这样的不同。
除了正门入口外,另一个被批“货不对办”的就是建筑物外墙的流线形纹理。茹国烈解释,虽然建筑物的结构已大致完成,不过外墙上的叶片和灯箱仍未安装好。未来建筑物的外墙将会装上“约一万二千块由铝制成的流线型叶片”和“八个令人联想起戏曲传统图案的灯箱”,选用的物料亦考虑了维修、清洁、建造成本和安装困难等因素。
至於戏曲中心的内部设计,最独特之处则为悬浮式设计的一千座位大剧场。“Bing Thom刻意将大剧院升高到四楼,一方面想带出这项传统文化遗产的殿堂级感觉,另一方面,剧院以下的公共空间亦因而变得宽敞。”地面的公共空间将会连接到港铁柯士甸站和佐敦地区的行人隧道,会廿四小时开放,并配合自然通风设计,这在香港过去落成的文化设施比较罕见,茹国烈说虽然这样的创举可能会带来管理费用有所增加,但他认为文化设施不像商场,应该展现开放的胸怀。
地面中庭将会用作展览、海报和发布资讯,甚至会考虑作小型演出,茹国烈相信会吸引不少人经过和逗留,令戏曲中心成为一个不是“自成一角”的文艺中心。而以上楼层则有专门举办大众化、易入口和较小型演出的“茶馆剧场”、供训练及制作之用的艺术教育设施,以及零售、餐饮设施。茹国烈说,不同楼层的用途安排考虑了不同层面的观众,楼层愈低的空间,安排的节目愈贴近大众,而价位上亦有相应的安排,他希望有更多的观众前来欣赏传统戏剧,尤其是对传统戏曲接触较少的观众。对於戏曲中心将于明年落成,茹国烈表示已开始筹划开幕后的一系列演出和活动。
单靠西九难发展文艺 政府须检讨法例
香港不能单靠西九或政府的场地成为文化之都。在立法方面,我们应该检讨制度和法例,令在民间自发办文化活动的人可以有空间合法地做文化艺术。
身为西九文化区的表演艺术总监,茹国烈关心的不仅是传统戏曲的发展,而是整个表演艺术的发展。对于近日有关本地live house “Hidden Agenda”再次被控违规,以及年轻人缺乏演出场地的问题,茹国烈认为香港现时的法例和租金情况并不利于多元化的文化发展。正如戏曲中心成立后,香港依然需要来自民间,如新光戏院等传统戏曲表演场地,戏曲文化才可以保持‘接地气’和在民间活跃,甚至是其草根的一面。
在整个西九文化区的规划中,戏曲中心作为第一个落成的主要设施,也是西九的“东大门”。位于广东道旁的戏曲中心,将会是从东面前往文化区其他设施必经之地,加上戏曲中心位处港铁柯士甸站一带的人流交汇区,建筑物外融合园境设计的公共空间相信亦会成为街头表演者的聚脚地,甚至是文青busking和跳大妈舞的热点。在街头表演方面,文化区管理局已发展了一套相关的政策。
“我们会利用过去两年在苗甫公园举办‘自由约’和‘自由野’中试行的制度,设计一个登记发牌计划,为表演者提出关于表演位置、内容、时间和不阻碍他人的建议。”茹国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