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指郊游“走塑”市民不足一成 两成半人自觉一己之力作用不大

撰文: 劳敏仪
出版:更新:

近年盛行“走塑”文化,有团体以问卷调查市民郊游时使用塑胶物品的习惯,发现约一半受访者认为避免使用即弃塑胶物品会带来不便,亦有近两成半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带来改变而放弃。团体建议,在郊游地点加强配套,例如提供添水、清洁、共享物资的安排,创造市民减少购买及使用即弃塑胶物品的有利条件。

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YMCA)今年八至九月期间进行“郊游时使用塑胶物品的意识和习惯”问卷调查,访问1,922名6至24岁儿童、青少年及其家长。调查发现,受访者在郊游时平均会使用2.8件即弃塑胶物品,最常用分别为食物包装(61.1%)、胶樽(38.4%)、胶袋(36%),只有8.9%受访者不会使用任何即弃塑胶物品。问及使用原因时,约一半受访者同意避免使用即弃塑胶物品会对自己带来不便,近两成半受访者更认为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带来改变而放弃“走塑”。

此外,在考虑是否自备环保物品时,约三成半受访儿童及青少年会以方便为首要考虑因素,约四成受访家长则对自备环保袋与食物盒的卫生问题有较多考虑。

胶袋征费计划实施13年后将调整金额,由现时每个0.5元加至1元,以及收紧豁免范围,包括取消豁免盛载冷冻食品、非气密包装胶袋,新安排将于今年12月31日起实施。(资料图片)

香港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会环保工作小组召集人樊耀全建议,家庭应该建立自备食物盒及餐具的走塑文化,从小教育青少年减少使用即弃塑胶物品;政府也需要继续推动市民在户外活动时进行绿色减碳的实践,以及在一些可提供配套的郊游地点,提供添水、清洁、共享物资的安排,创造市民减少购买及使用即弃塑胶物品的有利条件。

对于政府计划今年底把胶袋征费提高至1元,他建议提高征费后定期检视成效,再积极研究是否需要继续增加征费数额,带来更大的减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