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角咀社区厨房助前无家者就业 外籍创办人:员工工作时很自豪

撰文: 吕诺君
出版:更新:

大角咀一带新旧交替,这边有光鲜亮丽的豪宅林立,那边在旧区,隧道、桥底有露宿者瑟缩街角。有人只觉得无家者乌烟瘴气,但也有人看到这班人的努力求变。在这区的一条内街,有一间由非牟利组织开设、设计有如西餐厅的“社区厨房”,从玻璃窗中见到员工正在努力制作有如两、三𩠌饭的饭盒,景象已够奇特,原来在这里工作的人都经历过无家生活,他们制作的数百份膳食,均会在当日分派给区内的无家者。社区厨房的创办人坦言,见到员工工作时很自豪,“不只是因为他们的工作,他们还为能够帮助其他人感到自豪。”

+4

本地非牟利组织同路舍(ImpactHK) 一直为无家者提供支援,协助他们自力更生,早前机构于大角咀新开设首个社区厨房“Kind Kitchen”,每周提供约2,200份膳食予无家者及弱势社群,同时为前无家者提供就业机会,让他们学习所需技能,重投社会。在这个由前无家者帮助无家者的故事中,58岁的Eppie是员工之一,不久之前,她也是一名无家者。

Eppie指,自己很早便已离开了原生家庭,早年搬往与男友及其母亲居住,但在1997年时,男友突然离世。她表示,当时为了不再触景伤情决定搬离男友的家,但因为不想家人担心“有家归不得”,而自己曾经犯事,知道在惩教所中认识的朋友会在公园露宿,“我过到去,喺当时嘅南昌邨天桥上揾到佢。𠮶晚我冇返到屋企(娘家) ,露宿好似反而仲释怀,望着天空豁然开朗啲,唔需要谂咁多嘢。”

露宿的人各有故事,58岁的Eppie是不久之前也是一名无家者,现时获同路舍安排住宿,并在社区厨房内工作。(欧嘉乐摄)

前露宿者难忘义工不离不弃

露宿的人各有故事,以Eppie的解释,自己当时是“未定性”,也“有啲嘢放唔低”。但约7、8年前,Eppie惯常露宿的天桥被政府“清场”,长期与Eppie有接触的同路舍外展义工,提出为她安排临时住宿;可是Eppie没多久便回归了露宿行列,后来再犯事要入惩教所,“好记得系2020年7月20日出返嚟,之后去咗通州街公园住,𠮶阵好惊见到Jeff(同路舍创办人),知道佢一直都冇放弃,成日想揾我。”她形容,这班义工“有情有义”,而他们的善良令她为自己的任性而内疚,“点解一次又一次令人失望?”

真正让Eppie生活走上现时轨道的,要数一次意外。当时Eppie兼职倒垃圾,有晚下雨她将垃圾车推上斜台时,不慎被车身压住腿部,伤口由指甲般大小长至“冬甩咁大”,至半年后仍未痊愈。当时有社工说带她去治疗,岂料下车时到达的是同路舍的中心。Eppie指,当时义工苦口婆心地劝告和照顾,又即日为她安排住宿,于是只好接受。后来她又参加了同路舍的计划,开始以津贴形式担任中心助理,“做咗3个月左右,社工话之后会开厨房,我钟意郁动,所以即刻拣去厨房做。”她指,平日在厨房工作十分讲究,也要注重清洁,又不时参加由酒店员工教授的工作坊,获益良多,而见着社区厨房由“水泥房”逐渐成型,Eppie表示很感动。

同路舍创办人兼行政总裁Jeff Rotmeyer指,今次设立社区厨房“Kind Kitchen”,希望能提供就业机会并全面协助无家者。(欧嘉乐摄)

“加拿大也有露宿问题”

来自加拿大的Jeff Rotmeyer,自2005年已移居香港,他忆述,最初是由友人带往露宿者聚居处,“我看到一群身在痛苦中的人,他们努力挣扎,看到这样令人很伤心。”Jeff指,在加拿大也有露宿问题,不同的是,“它遍布整个城市,你可以看到,但在香港这是被隐藏的问题,在香港住也不一定知道。”于是在8年前跟朋友每月发起“Kindness Walks”行动,不断探访和慰问无家者,5年前放弃了当教师,创立非牟利组织同路舍。

Jeff指,与坊间其他组织不同,同路舍希望尽可能全面地应对露宿问题,如提供住所、食物支持、人生指导,以至是艺术、音乐和友谊,而今次设立社区厨房“Kind Kitchen”,亦希望提供就业机会。有如替这班前无家者“写CV”,同路舍的餐饮合作伙伴不时举办培训工作坊,务求为他们未来重投餐饮或服务业打好根基、发掘梦想。

“我们制造的不只是就业机会,更是让他们帮助别人的机会。”Jeff指,厨房内的5名员工均曾经历过无家生活,克服挑战后,就业时帮助正在面对相同困境的人,对双方而言都有重大意义;开设厨房是前所未有的行动,但他希望能够成功,用这创新的方法支持更多无家者。

Jeff的努力令Eppie深受感动,他们一起在这个社区厨房写下由前无家者帮助无家者的故事。(欧嘉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