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无家者5年增七成至逾1500人 疫情影响3成人失原有露宿地点

撰文: 郭晓晴
出版:更新:

新冠疫情令经济转差、失业率高企,本港露宿者人数上升。根据中文大学尤努斯社会事业中心联同6个社福机构进行的“全港无家者人口统计2021”,现时全港有至少1532名无家者,与五年前比较,女性及首次露宿的占比明显上升。他们正面对甚么情况?

疫情期间露宿人数增加,是次调查估计全港有1532名无家者,其中983人为露宿者,549人居于非政府机构宿舍或疫情后获资助居于宾馆。其中,是次受访者中共有114名女性,女性无家者占比由7.5%升至16%。

被访无家者的露宿时间中位数是1年半个月,约3成人露宿少于半年,2成人露宿半年至2年,当中特别有2.9%表示过往从未露宿。报告指出,可见疫情后出现大量新加入露宿行列的无家者,而他们的露宿原因主要是租金太贵及失业而无法负担住所。

2019年政府部门驱赶深水埗通洲街公园露宿者并清走家当,无家者入禀并最终于今年3月底判处胜诉,每人获赔偿100元。调查指出约3成露宿者曾经历政府部门相似的对待,包括驱赶、洗地或洒臭粉、没收个人财物等。

其次,疫情前部分露宿者多于24小时快餐店留宿,在防疫措施下,餐厅长时间暂停堂食,露宿者因而失去居所,调查显示超过2成受访者过去露宿地点因政府部门或疫情关闭。

另外,社会福利署每年亦有统计全港露宿者人数,与疫情前比较,2020/21年度露宿者人数较2011/12年度增2倍,同时由政府资助或非政府机构自负盈亏的宿舍宿位则维持约640个,近年未见明显增加,资助宿位于5年间由222增至228个。

是次调查约一半人表示是首次露宿,其余一半人过往曾上楼居住。被问及未能脱离露宿生活的原因,主要是工作不稳定或没有工作、私人房屋租金贵和收入太低,共占约55%,导致受访者上楼居住后“再露宿”。

不同团体多次争取政府增加资助宿位并延长宿舍住宿期,由于现时政府限制露宿者住宿期一般为半年,报告指,露宿者未能负担私人巿场租金及工作不稳定,加上露宿成因牵涉身体或精神健康、成瘾、人际关系等多个问题,并非半年时间可以处理,建议延长至2年,并制定完善的“无家者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