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仔区议会讨论改善交通方案 区议员学者居民狠批“优化变恶化”
运输署早前提出铜锣湾白沙道改划行人专用区交通优化方案,引起区内居民极大回响,湾仔区议会今日(23日)讨论有关议题,多名居民、区议员及学者质疑有关方案既违背《施政报告》提出“香港好易行”中以人为本的方针,更有可能无法疏导交通,反将外来车流引入内街,令“优化方案变成恶化方案”,运输署回应会收集各界意见,再进行修正,强调目前未有最终定案。
湾仔区议会发展、规划及交通委员会今早讨论“恩平道、兰芳道、白沙道、启超道、利园山及富明街交通方案”咨询,方案建议取消白沙道行人专用区,改将启超道划为行人专用区;目前位于恩平道的的士站,亦建议移至兰芳道,并且将恩平道规划为双线单程,兰芳道将改为公共交通专用道路;利园山道行车方向由南行改北行等。
学者:新方案加剧人车争路的矛盾
早前有份参与该区交通研究的香港运输研究学会资深会员熊永达表示,运输署建议方案改变车流方向,但在道路面积无可能扩阔的情况下,只会令车流及人流增加,他尤其关注到将启超道改划为行人专用区,将成为人车争路的集中矛盾点,无法舒缓路面挤塞情况,建议应集中车流管制,例如限制只有公共交通工具或在某条街道有上落货等工商需要的车辆,才获准驶入街内。
白沙道街坊及业主立案法团主席邝先生表示,居民已习惯现有步行街模式,形容运输署的建议“唔系优化方案,而系恶化方案。”他担心会将启超道车流引入白沙道,会加剧塞车情况,并影响居民与商户的生活习惯。
区议员:不解决老细车难成事
区议员李碧仪担心,利东街重建令厦门街变成双线行车的繁忙街道便是反映现有方案问题缺失的最佳例子,双线车路引入车流后,大量车辆违泊,占据一条行车路,结果厦门街变成单线双程车路,认为运输署把方案看得太理想化,在未有解决违泊的问题前,便同时引入新车流,“问题未解决,就加入新问题。”建议署方应先暂停有关方案,经咨询各持份者意见再作商讨。
委员会副主席陈钰琳质疑,新方案将小巴站及的士站一同划至兰芳道内上落,只会塞上加塞,无助解决问题。
区议员林伟文忧虑,“老细车”问题一直困扰该区,“佢哋可以坐车去完LV买袋,上车兜圈第二度买名牌。”加上利园商场停车场一旦泊满,场外排队同样会塞死整条街道,建议白沙道划成只准公共交通工具驶入的专线道路。
运输署:未有最终定案
运输署代表回应,就违例泊车问题,已设下路牌禁区,正密切监察有关情况,有需要会联同警方执法。署方亦理解居民对交通优化方案的忧虑,会用试行形式分阶段推进不同建议,再视乎车流及人流变化,再检讨及修改方案。
然而,区议会主席杨雪盈直指现今看到对方案持反对意见较支持者多,直指方案非以人为本,反引入更多车流,质疑为何运输署硬要推出试行方案,而非制定新方案再交区议会讨论。副主席麦景星亦对现行方案有保留,认为无理由一字不改,将不合理及合理的建议一并放入方案内供议员考虑。
警方代表表示,过去三个月内在该区发出800张定额罚款告票,主要集中于利园山道及恩平道等一带。
立法会议员兼湾仔区议员谢伟俊亦建议,既然各方均对方案有异议,建议署方一动不如一静,加强执法取代在区内进行过大交通改动。
运输署代表重申,会收集地区及各持份者建议,经整理后再进行检视,强调目前方案未有定论,亦可以作出修改与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