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千年历史渔村码头装置破落 最快明年进行改善工程
撰文: 区礼城
出版:更新:
政府2017年发表的施政报告中提出改善本港旧公众码头,至今已推展至第二阶段,有逾千年历史的马湾涌渔村,其公众码头获纳入计划内,土木工程署今日(22日)向离岛区议会文件简介斜坡式独木桥设计,目标刊宪后2022年将工程上马。
马湾涌昔日属繁盛小渔村
马湾涌渔村公众码头位于东涌西部的乡村,邻近逸东邨,据称早于公元618隋朝至907年五代十国年间已开始有人聚居,并发展成为渔村,盛产稻米、蒜葱、花蟹及𫚭鱼等,至今拥有逾千年历史,曾为本港其中一条最繁盛的渔村之一。风光明媚、环境宁静的马湾涌村保留了渔村传统,尤其适合漫步观赏日落和看海,也可从村中的舢舨、鱼网等景物感受昔日风貌。村民居住棚屋,并利用码头上落渔获,至今码头成为租船出海钓鱼,以及游客乘船至村内的海鲜酒家吃海鲜的泊点。
土木工程署向离岛区议会交通及运输委员会提交的文件显示,马湾涌公众码头主要由村民或渔民使用,原身并非由政府建造及保养,由于码头设计简陋,水深亦不足及系泊装置损毁,影响船泊安全性,有需要进行改善工程,故获纳入为《改善码头计划》第二阶段的十个重建公众码头之一。
工程争取明年上马
根据初步设计方案,新码头以沿旧码头再伸延,以慢落斜及独木桥方式延至海边,务求增加更多泊位,署方指工程不属于《环境影响评估条例》下的指定工程项目,但施工期间,承建商仍会实根据初步环境评审结果进行水质监控、采用低噪音装备及隔泥幕等适当环境缓解措施,有关工程详细设计及斟探,会根据《前滨及海床(填海工程)条例》刊宪,争期于2022年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