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我主场】被世界遗弃不可怕? 青年忧虑产生资讯遗漏恐惧感

撰文: 投稿
出版:更新:

青年智库MWYO以“青年想点”为主题,作出问卷调查,受访学生忧虑被社交资讯世界“遗弃”,例如认为开心时在网上分享细节很重要,可见需加强学生面对社交资讯时的情绪管理技巧。

文:青年智库MWYO

对青年来说,忘记拿手机是否比没有携带金钱出外更没有安全感?参考青年智库MWYO的问卷调查,答案似乎呼之欲出,因为受访学生忧虑被社交资讯世界“遗弃”。这为政府在加强资讯素养教育方面带来哪些启示?

中学生较恐惧社交资讯遗漏

以“青年想点”为主题,MWYO委托益普索香港(IPSOS Hong Kong),在去年以问卷调查探视香港15至24岁学生的生活质素、幸福感与生涯规划实践,包括资讯遗漏恐惧感(fear of missing out;FOMO)。

对于FOMO十条问题的描述,如“开心时在网上分享细节很重要”与“度假时会继续关注朋友在做甚么”,平均近半(45.3%)学生表示正确,情况值得关注。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大专生、学士或以上学历学生,FOMO观感分别比中学生低4.4%及 9.9%,可见中学生更需要相关教育。

受访学生忧虑被社交资讯世界“遗弃”。(资料图片)

香港资讯素养教育的不足

目前,不同政府组织依据职能,各自处理部分资讯素养教育工作,比如教育局的训育及辅导组教导防治网络欺凌,课程资源组则提醒如何正确使用网上资料。此外,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一直倡议网络私隐。由此看来,香港的资讯素养教育侧重于教导有效与有道德地使用资讯,甚至可以说是以防止网络犯罪为主轴。

虽然处理资讯的教育有相当投入,接收资讯的社交与情绪管理技巧鲜有着墨,如教育局提供的教学材料,仅提及过度使用手机的负面心理影响。而从局方的教学资源可见,相关教育主要由学校推动,并无涵盖家长与社区的角色。

加拿大负责数码与媒体素养教育的机构MediaSmarts,核心主题之一是数码健康(digital health),教导学童管理使用媒体时间的技巧。(资料图片)

借鉴加拿大以加强家长与社区角色

在加强青年接收资讯教育、家长与社区参与方面,可参考加拿大负责数码与媒体素养教育的机构MediaSmarts,其致力提升学童应对媒体的批判思维技巧,包括制订数码素养框架,核心主题之一是数码健康(digital health),教导他们管理使用媒体时间的技巧。机构也为家长提供网志、游戏、指南、小提示、导修班与工作坊,以及举办一年一度的媒体素养周,在全国展示把相关教育融入课室与社区的创新方法。

香港政府可考虑在教育统筹委员会内,设立媒体资讯素养教育委员会,以制订全面的教育框架,包括把社交情感学习(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纳入其中,教导学生面对社交资讯时的情绪管理技巧,并加强家长与社区的角色。

“青年想点”问卷调查报告内容:请浏览www.mwyo.org/youthink

如有任何对社区的意见及评论,欢迎各位投稿至“我区我主场”社区专栏。有意投稿者可将文稿经电邮传送至 cr@hk01.com 。

(原文标题为《MWYO调查发现 青年忧虑错失社交资讯》,现题为编辑所拟。文章纯属作者意见,不代表香港01立场。)